三代优秀民警代表讲述与改革开放的故事
编者按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退休民警邱娥国荣获改革先锋称号,获授改革先锋奖章。
回望改革开放40年的波澜壮阔,仿佛历史赋予了我们一把神奇的长镜。在这历史性的时刻,老、中、青三代优秀民警代表邱娥国、张辉、许奎近日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回答记者提问,共同讲述了自己和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
邱娥国:永远做群众的贴心人
【人物档案】
邱娥国,曾任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广外派出所民警、筷子巷派出所民警、副所长,西湖分局副政委兼筷子巷派出所指导员,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调研员。从警期间,他大胆创新勤务模式,勇于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摸索总结出户籍民警“一图二诀三本四勤”和“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工作法,创立“警民联系卡”“警民联系牌”等便民措施。他打击犯罪,冲锋在前,参与侦破刑事案件500余起,有效维护了一方平安,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他先后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邱娥国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民警代表,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问:在改革开放之初,办公条件还比较艰苦,您是怎样做到对辖区百姓情况烂熟于心的?
答:当时我管的辖区里有2000多户、7000多人,为了做好户籍工作,我整天夹个本子,挨家挨户摸情况、搞登记。要掌握清楚情况,就要嘴勤,多问问;手勤,多记记;腿勤,多走走。有时,为了核准一个姓名、核准一个年龄,我常常跑了一趟又一趟。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要到管段里去转,即使工作再忙,晚上打着手电也要转上一趟,长年累月,风雨无阻。情况烂熟于心,破案才能得心应手。
1989年的夏天,烟筒巷12号发生了一起撬门入室盗窃案,办案民警获悉有一外号“老啄”的人有重大嫌疑。可“老啄”的真实姓名、具体住址,谁也说不清楚。他们找到了我,我连本子都没看就肯定说,“老啄”家住合同巷32号,真名叫吴顺根。民警们顺藤摸瓜,将在睡梦中的“老啄”抓获归案。
1994年,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抢走了6吨6米长的铝合金。我脑海里对辖区的地理环境思考了一番,仔细想哪里能放下这些铝合金,然后进行了一番排查,最终在市二十一中的一间仓库里找到了一批铝合金。我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专案组后,案件很快告破。
问:您眼中的公安工作这些年有什么变化?
答:我刚到广外派出所的时候,所里只有4辆旧自行车,碰到突发警情,只能靠两条腿跑,出警速度非常慢。老百姓的户籍信息准不准,也全靠户籍民警去核实,人脑就是电脑,发生案件要用户籍信息,就得迅速从脑子里提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跨入新世纪,我们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派出所民警出门办案有警用机动车和全套的单警装备。办公室也都配上了电脑,联上了网,鼠标一点,就能快速查到人口、案件信息,再也不用翻箱倒柜找档案、东奔西走问情况。
2007年我退休后仍经常去派出所和辖区走一走、转一转,和民警、居民聊一聊。这些年,我发现公安机关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现在,派出所的服务大厅有空调、叫号设备和自助办证设备,群众来办事非常方便,再也不用排长队;只要上网就能查询办理进度,还能选择快递把办理的证件送上门;警务通设备一拍,就可以把辖区人口和地理信息上传到服务器……各种新装备、新方法层出不穷,公安工作更有效率,老百姓也越来越满意。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些年来,我亲眼看到公安机关条件越来越好,辖区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青年民警的干劲越来越足。一代又一代的公安人接续奋斗,将黑暗挡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矢志不渝做平安中国的建设者、捍卫者。
问:您被称为群众的贴心人,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答:警察就是要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对老百姓要像对待亲人一样,这样老百姓什么事都会跟我们说。
筷子巷的居民许汉宝生病去世后,留下女儿许凤和许珍。我多方筹措学费,经常把她们接到家中住,和同事们一起承担起抚养教育两姐妹的重任。她们也不负众望,顺利成才。
何氏老夫妇儿女都在外地,生活不便。我们一家经常去照顾两位老人,十几年来早已胜似亲人。老太太临终之际一直喊着我的名字,我的眼泪也哗哗地流。
有老人住院吃不下饭,我爱人包好饺子送过去;给孤寡老人送终时,干活的工人得知后不仅不收费反而更加卖力干活……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警察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我们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每年有这么多警察流血牺牲,都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安宁而付出了鲜血、献出了生命。
张辉:不变的使命担当
【人物档案】
张辉,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经济文化保卫支队支队长。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荣获“金华市青年岗位能手”“浙江省第十一届青少年英才”等荣誉称号。2015年,入选CCTV年度“法治人物”,并被提名为“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11月,被评为全国“公安楷模”,并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问:在您的破案生涯中,有哪些案件印象比较深刻?
答:2012年,我们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与汽车修理厂员工、保险公司业务员相互勾结,伪造事故现场,骗取保费,作案手段极其隐蔽,许多保险公司深受其害。
为了打击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我们组成攻坚小组,深入分析研究此类案件的特点,自主研发出保险诈骗数据分析平台,最终抓获了300余名犯罪嫌疑人。这一做法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从那时开始,全省的汽车骗保案得到了有效遏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国际贸易活动日趋频繁,大量资金通过地下钱庄频繁进出境,危及我国金融安全。2014年夏天,我们侦办了一起涉及非法跨境转移资金逾千亿元的重大案件。刚接到任务时,我第一次听到“NRA”“OSA”等专业词语,一头雾水。不法分子操作手法非常少见,交易量特别巨大,仅交易流水账单就多达130多万条,如果用A4纸打印,需要3.5万张。为了理清这些数据,我们引入大数据分析方法,昼夜奋战,通过400多个日日夜夜,行程几万公里,辗转大半个中国,终于破获了这起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高达4100亿元的特大地下钱庄案。
每当我们侦破一起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就能让诸多家庭的合法财产多一份安全。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我们就算是再苦再累也值得。
问:您历经多个岗位,工作性质有什么变化?
答:变的是岗位职责,不变的是一名警察的使命担当。
2016年1月,我转岗到经文保支队,工作的性质从破案转到了防范。医院、学校、公共交通、快递物流、水气油电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行业,都需要我们全方位进行安全监管。对于我们来说,多破案不如少发案,预防在先,减少群众损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天下无贼、天下无事,就是最大的本事,也是我们每一位警察心中的梦。我相信,在未来,黑暗定会越来越少,世界定会越来越好。也请大家相信:万家灯火,有我们在守护!
许奎:见证公安事业的腾飞
【人物档案】
许奎,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2017年9月,许奎被评为全国公安“百佳刑警”;2018年5月,人社部、公安部联合授予许奎“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从警14年来,许奎长期战斗在打击犯罪第一线,聚焦侵害群众利益的“盗抢骗”案件,苦练克敌制胜本领,带领民警先后破获各类案件2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70余名,挽回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问:您刚从事公安工作的时候,为什么把目标瞄准了小案件?
答:干刑警,我并没想成为轰轰烈烈的英雄,我的初心就是为老百姓破案,破跟百姓息息相关的小案件。从警伊始,我接触最多的就是小案件,小案件看上去虽小,但伤害的却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办的第一起较有影响的案件,就是撬盗车牌、敲诈车主系列案。这其中的每起案件敲诈金额很小,还不够立案标准,却给群众造成很大的麻烦。为了侦破这些案件,我放弃了休息时间,白天勘查取证,晚上上门回访报案人,连续蹲守20多天,终于人赃俱获,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这起案件成为武汉市第一起因撬盗车牌敲诈勒索被公审的案件。
问:从警这么多年,您觉得公安工作有什么变化?
答:从警至今14年,我见证了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见证了公安信息化水平的飞速提升。正是改革开放助力了公安事业的腾飞。从警之初,小案件很多,但是侦查手段有限,破案率不高。如今遍布在街头巷尾的视频监控成了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让犯罪嫌疑人躲之不及、无处遁形。过去,我们基本靠“一张嘴”“两条腿”查找线索;如今,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捕捉犯罪嫌疑人的踪影,掌握他们的活动轨迹。
前年,我们辖区发生了一起恶性绑架勒索案,3名嫌疑人趁夜色将受害人绑走,并向其家属敲诈赎金。那一夜,我和战友们调取了2000多个监控探头的视频,追踪近700公里,配合其他侦查手段,精确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藏匿地点,将人质安全解救,仅用9小时就成功破案。
我特别感谢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为平安中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为我们打击犯罪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