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警故事

“双胞胎”警察成长记:你是我的镜像,我是另一个你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

我们在工作中一起打拼

 

     口述:江伟(安徽省利辛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

整理: 人民公安报记者郭涛 钟仓健 通讯员 段亚楠

 

 1.jpg

哥哥江伟(左)指导弟弟江飞训练。

我和弟弟江飞生于1986年9月10日,我只比弟弟出生早5分钟,但却比弟弟早5年参加公安工作。同是人民警察,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互相监督对方,互相鼓励对方,一起共同成长。

  我们从小就形影不离,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上大学也考入了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我们俩从小习武,儿时便有一个行侠仗义、帮扶弱小的梦。大学毕业时,我们一同报考了招警考试,我顺利考入了安徽省利辛县公安局,而弟弟没有通过面试遗憾错过。弟弟没有放弃,决定来年再战。

  第二年,已是人民教师的弟弟因为工作原因,考前准备不是很充分,又一次考试失利,心灰意冷,情绪低落。我继续鼓励弟弟:“不要灰心,我们都还年轻,机会很多,再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弟弟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坚定地说了一句:“放心,哥,我一定能做好。”弟弟在学校踏实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教师”,虽然干得风风火火,但弟弟心中的警察梦依然还在。

  时间来到了2015年,弟弟第三次报名参加招警考试,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和多年工作的历练,这次弟弟以总分第3名的好成绩顺利考入了利辛县公安局,我们兄弟俩终于同在一个单位。穿上警服的那一刻,弟弟一脸的自豪,我知道弟弟做梦都在等这一刻。

  弟弟在新警培训时,我已是亳州市公安局警务技战术实战教官,在警官培训中心,我拍着弟弟的肩膀,笑着说:“以后在学校看到我记得喊‘教官好’。”后来,他到偏远的王人派出所当民警,我在特巡警大队当中队长,两人并肩战斗的机会很少,但都在各自岗位上努力着,互相鼓励。

  我一开始也是被分到派出所工作,我把所分包的警务室当作自己的责任田精耕细作,主动深入辖区村组和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在艰辛和繁忙的基层工作实践中,我感悟和总结出了做好警务室工作的经验:只有真心为民解忧、为群众办实事,才能赢得辖区干部、群众的褒扬和拥护。农忙时,一些偏远村庄的村民身份证办好了没时间来领,我就一家一户送到家中。家里只有老人在家带孩子的,小孩需要上户口的,老人年纪大了往派出所跑不方便的,我就带上手续上门服务。

我经常和弟弟进行交流沟通,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弟弟。弟弟谦虚谨慎、勤奋好学,也迅速完成了从教师到警察的角色转变。弟弟在派出所的两年多时间里,成功化解了百余起矛盾纠纷,无一起调处不当。他和我交流说,矛盾纠纷的化解是派出所工作的重要内容,小纠纷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治安或刑事案件。从新警培训时的“优秀学员”到如今同样成长为亳州市公安局警务技战术的兼职教官,弟弟在工作中逐渐成长为单位里的标兵,我为弟弟由衷地感到高兴。

 

亲情之外更多一份默契

 

  口述:程俊(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

  整理:人民公安报记者 徐佳 通讯员 胡学军

 

 2.jpg

哥哥程俊(右)和弟弟程杰都酷爱运动。

 

  我比弟弟程杰早10多分钟出生,从小兄弟情深,连业余爱好都十分相像,我喜欢越野跑,而他喜欢去健身房,都热衷运动。不过这和我俩的职业也有关系,毕竟做警察整日奔波在外,饮食休息没有规律,没有一个好身板怎能胜任!

  此前,因为我在上城分局当刑警,他在下城分局当刑警,虽然工作中各办各的案子,但因为是兄弟加同行的关系,我们也会经常就案件交换一些看法,互通一些信息,彼此少走了不少弯路,这份兄弟情自然也成了我们俩工作的一种天然优势。当然,因为我们俩长得太像,简直连神态举止行事风格都很接近,同事们也经常会认错,为此还闹了不少笑话,倒为大家紧张的工作平添了一丝欢乐。

  从19岁参加公安工作至今,今年已是我们俩参加公安工作的第21个年头。之前我做了7年的巡警,13年的刑警,今年年初调至分局法制大队任大队长。上任之初,刚好赶上区公检法三家试点联合成立刑事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加强了对涉案财物的处置和管理。以前做刑警,考虑更多的是怎么抓到嫌疑人,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依法处置,不让嫌疑人逍遥法外。对我来说,这个岗位是全新的挑战,我只能抓紧时间各种补课,以补足我的短板。

  警察朋友圈里曾流行这样一句话:一辈子做警察,不当回刑警算是白来一趟了。这话虽然有些偏激,但现在回头想想觉得还是有些道理,因为刑警时刻直面犯罪,那种惩恶扬善快意恩仇的痛快也正是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记得,3年前我刚任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不到2个月,接手辖区内发生的一起入室杀人抢劫案。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大,被害人和凶手没有因果关系,不像是报复行为,这大大增加了破案的难度。大队里60名队员,每天早上9点讨论案子,然后分头去调查,晚上12点汇报工作,再留下来梳理流程,3天加起来只睡了6小时,有时候,大队班子的核心人员凌晨3点还在开会,看哪里还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个过程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行动收尾的那天傍晚,我带着抓捕小分队荷枪实弹,敲门进去,不动声色地把犯罪嫌疑人按倒在床上。那一次案子亲手破了,终于能告慰被害人家属了,浑身如释重负,一下子觉得之前的任何辛苦付出都值了!

今年年初,弟弟被提拔任命为下城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分管北部地区侵财性犯罪打击工作。弟弟很喜欢电影《白夜追凶》中的一段台词:每天面对无数的现场勘验,你要不断用自己的刑侦知识作出判断和选择,而这个判断一旦错误了,整个刑侦方向会受到误导。我和弟弟都很庆幸自己是一名警察,工作中相互支持,彼此照应,兄弟亲情之外更多了一份默契,那种默契如果不做警察是体会不到的。

 

 

30年,兄弟俩齐头并进

 

  口述:马权(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大队长)

  整理:人民公安报记者 杨槐柳 通讯员 黄赤橙

 

 3.jpg

年轻时的哥哥马政(左)与弟弟马权。

 

  1970年2月7日,我和哥哥马政呱呱坠地,晚出生几分钟,我就成了弟弟。。从小到大,我和哥哥一直同校同班,一起上学,一起玩耍。长相酷似对方的我们,经常会被人叫错名字。1987年,我们高中毕业,相约一起报考了武汉市人民警察学校。笔试、面试十分顺利,到体能测试环节,安排在前面的哥哥通过了,我不敢有半点马虎。听到考官最后宣布测试合格名单“:马政!马权”!我们兴奋地飞跑回家向母亲报喜。

  进入警校,我们一个在一班,一个在二班,有生以来第一次“分离”。警校的管理十分严格,我们俩一起跟着教练学习散打,很快就学有所长。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比武,我和哥哥分别代表各自的班级参加散打比赛,不料在半决赛相遇了。赛前老师严肃地找我们谈话,“一定要真打,不许表演”。比武台上,我们“拳脚相加”,一招一式非常认真,台下师生喝彩叫好,却分不清谁是马政、谁是马权。

  两年后警校毕业时,正逢市公安局组建特警队,我和哥哥同时入选。能成为最早的一批特警队员,我们感到无比荣幸。我清楚地记得那次,为了抓捕系列杀人案嫌疑人张某,我和哥哥一起参加布控守候,一起参加清查,直到张某最后在汉阳落网。有共同执行任务的愉快,也有竞争的压力。那时,打击街头犯罪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年轻的我们谁也不甘落后,由于我跟马政分在不同中队,都想为集体争光,所以都会铆着劲儿想破更多的案子、抓更多的嫌疑人。要是看到别的中队出了战果,我们心里比猫抓还痒,立刻跑出去连夜蹲守,不出战绩不罢休。1992年7月,我和同事经过不懈努力破获一起涉案金额3万余元的盗窃案。当时,上万元的案件已是很有说头的大案子了。哥哥跑来祝贺我,我们两个“新兵蛋子”都高兴坏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也变得越来越成熟。特警队新老队员更迭时,我选择了继续留在特警队,哥哥出于照顾家人的想法,到硚口分局荣华街派出所当了一名刑警。16年来,哥哥在刑侦战线干得风生水起,我作为特警也不甘人后。作为武汉特警的一员,我先后参加了汶川抗震救灾、赴甘南、赴新疆执行重要任务。在外执行任务最艰苦的日子里,既是战友又是亲人的哥哥,总是第一时间关心我安不安全,鼓励我克服困难。这让我对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理解得更加深刻,也坚定了我在特警岗位上干事创业的决心。我们俩以彼此为榜样,不断锤炼自己的本领。

  一转眼,我们兄弟俩从警已经30年了,也都经营着各自的家庭。每年春节,家里吃团圆饭,我们俩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今,哥哥马政在硚口分局警务保障室担任副主任,而我则到了特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担任大队长。

  现在,已经48岁的我们,还是常常会出现被同事们认错的笑话。“马大队!”一次哥哥到特警队办事,年轻的特警把他当成了我。30年来,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彼此的从警经历,也见证了武汉公安发展的历史。尽管已经不再年轻,但精气神十足的我们这对警营双胞胎兄弟,还想为平安武汉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守护在“小线大路”上

 

  口述:单兵(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五大队民警)

  整理:人民公安报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杨明

 

4.jpg

忙碌的哥哥单军(左)与弟弟单兵很少见面。

 

  我的哥哥单军在无锡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开元寺站派出所工作,主要负责地铁线路的安全,巡逻盘查、安全检查就是每日工作的最主要内容,与普通的派出所工作不一样的是,普通派出所是一点一面,地铁所是一点一线,开元寺站派出所一共有9个站,每天哥哥就是从这个站到那个站,确保地铁线路的绝对安全。

  因为高中毕业就直接入警,所以我比哥哥早进入警队两年,算起来到现在已经32个年头了。因是一名交警,免不了风吹日晒,和常年在“地下”工作的哥哥相比,我反而更显得沧桑。

  2011年交警支队组建高速公路五大队,我调到五大队任中队长,在高速公路上接警风险大、情况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无论是处理事故还是查纠违法亦或是紧急救援,旁边是呼啸而过的高速行驶中的汽车,不仅要注意自身的安全,还要保证群众的安全,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在高速公路上,我碰到过因酒驾掉头行驶的,也碰到过在非紧急情况下走应急车道的,还有开错出口倒车的,这些违法行为都不可等闲视之,因为一旦出现事故,人员伤亡概率非常大。

  而最危险的还是在卡口盘查时会遇到意外情况,在盘查中我抓过在逃人员、也抓过毒贩,庆幸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没有让他们成为漏网之鱼,而我受重伤也是在一次盘查时。

  那是一个北风呼啸的冬天晚上,我和同事在检查一辆出租车时,发现车后座用麻布蒙着,便让司机出示驾驶证和行驶证,司机有些犹豫,看他有意挂挡准备逃离,我立刻把身子探进车里,一手紧紧抓住方向盘,一手去夺车钥匙。但司机一脚油门车子便猛地蹿出去,拖着我向前驶去,明显感觉身体失去平衡的我,还是死死抓住方向盘。车子撞坏了收费站的栏杆,司机继续往前开,我跟他争夺方向盘,最后车子冲向了旁边距离地面4米高的农田。我重重摔在农田里,车子也四轮朝天压在稻田上,我看见司机从车里爬出来,不能让他逃了,这是我当时心中唯一的想法。忍着背部的剧痛我从地上站起来去控制他,终于在同事的支援下没有让其逃走。那一次,我断了三根肋骨和脊椎骨,后来同事告诉我,我的头恰好落位在一个石头和木桩的中间,如果稍微偏一点,可能我就和警察生涯说再见了。

  我和哥哥一个“在高速路上”,一个“在地面之下”,我们不会停下脚步,因为我们的每一个脚步都在为这座城市创造更加和谐平安的环境,我们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为了让你们能抵达幸福温暖的家。

 

帅气“警草”智勇双全

 

  口述:凤思刚(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特警支队民警)

  整理:人民公安报记者 吴艺 通讯员 唐愈欣

 

5.jpg

哥哥凤思刚(右)与弟弟凤思强开心一聚。

 

   “兄弟俩怎么都当了警察?”对于这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我和弟弟的回答很一致:“因为父亲是警察,我们兄弟俩从小深受影响,最崇拜的人就是父亲。

  我的弟弟凤思强,从初中起就想当警察,最喜欢看与警察有关的影视剧。大学毕业后,学计算机和金融的我进了一家银行工作。弟弟毕业后一心想考警校,我就陪他备考,下班后我们两人一起复习,一起练体能,晴天跑步,雨天爬楼梯……就这样阴差阳错地,2012年,我们一同考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由于我们两人长得太像了,在警校时,我们常被同学“责怪”:“今天跟你打招呼,你怎么不理我?”

  2013年8月,我进了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特警支队。支队的训练强度很大,上午力量、抓捕战术训练,下午23分钟5公里跑。我刚开始觉得挺苦的,不过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从小,弟弟身体素质就比我强,大学里还练到了跆拳道黑带。不过,经过这些年的特警训练,现在我的体能已经超过弟弟了。

  除了刻苦训练,我对待工作也是一丝不苟。在一次处置突发事件中,我独自制伏了一个在家中开燃气自杀的吸毒人员;去年,我在巡逻时听到零星爆竹声,发现是几个小孩在玩划炮,一路追踪下去,我和同事找到了非法销售的窝点,当场查获鞭炮、小烟花等烟花爆竹共5箱。弟弟也是好样的。他在派出所当治安民警,负责查处“黄赌毒”等违法犯罪,通宵加班办案是家常便饭。因表现优异,我和弟弟先后入了党。

  “思刚值班4天,思强值班3天,老伴值班3天……”妈妈有一本我们这个警察家庭特有的记事本,上面记录着一家人值班、加班的时间。多年来,作为老警察的妻子,她默默承担了家里所有家务,辛辛苦苦把我们俩带大。她常说:“以前是丈夫值班,两个儿子陪我过年。现在家里人全都上岗了,只有我和小孙女。”

  妻子徐雯是我警校的同学,她的父亲也是一名警察,之前也在银行工作过。共同的家庭背景,共同的经历,让我们两个人走到了一起。思强的妻子李天容是中学的语文老师,她对丈夫的工作也非常支持。当思强通宵办案时,李天容总是叮嘱他注意安全,接到他的微信才放心。

  每到节假日万家团聚,我们一家都要“全员上岗”执行安保任务。“越是逢年过节,我们越是忙。但是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是——人民警察!”今年春节,父亲的这段“总结发言”,得到了全体家庭成员的齐声喝彩。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苏莉莉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