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中国警用装备的演进与发展
警用装备是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履行使命的重要保障,是公安队伍战斗力物化的高度体现。本文立意旨在提升我国警学界对当前警用装备建设研究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为警用装备领域增添新的研究应用价值。
国内警用装备发展历史沿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0 年来,警用装备建设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精,目前无论是种类、数量、质量,还是科技含量,都已迈入现代化警用装备建设的新时代。纵观国内警用装备发展史,节点性、阶段性特征极为突出,见证了我国公安工作的巨大变化,折射出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警用装备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保障部分,紧跟时代潮流,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注入,警用装备在警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得到提升。依据纵向对比延续的思路,根据时代的发展节点,笔者认为,我国警用装备的演进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时期:
初步探索时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1949—1977 年)新中国初期,在成立完善相关部门机构的同时,我国开始在警用装备方面进行探索。公安警用装备是从人民军队的公安部队成建制的装备配备发展而来,初期装备主要是交通工具和枪支弹药。当时我国一穷二白,警用装备比较落后,民警们大多靠步行去办案,条件好一点的单位给民警配备了自行车,民警单骑驰骋,使命必达。改革开放前,一辆二八加重自行车往往就是刑侦人员的现场勘査交通工具,一只手电筒、一个放大镜、一台照相机、一把手术刀便是当时的全套勘查装备。国产54、64、77 式手枪属于军用枪械,被称为当时的警用三大件。初步探索期警用装备历史变迁最直观的体现是警服,从最初的五〇式警服到大家熟悉的“马天民式”五五式警服,从五九式再到六六式,又到七二式警服,这一变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国内警用装备的发展逐渐地由不稳定走向统一,也标示着我国警用装备探索逐渐走向正规化,开始强调统一,并与军队等其他行政力量进行区分,领导者也开始注重警用装备的特殊化发展。
1958年
2015年
基础建成时期——迎难而上,砥砺前行。(1978—1999 年)1978 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安法制建设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1991年,公安部、财政部制定了《公安派出所装备标准试行规定》。1992 年,公安部制定了《基层公安交通警察队装备标准试行规定》。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专业的警用装备不断被研发与应用,提高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执勤能力。警用装备逐渐发展成为集武器警械、技术装备、交通装备、通信信息装备、特种装备为一体的装备体系。研究制定警用装备配备标准是实现保障有力的基础性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装备配备标准是警用装备正规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减少警察不必要伤亡的保障。1999 年公安部成立了“公安装备配备标准领导小组”,制定了《公安装备配备标准编制规定》。为了加强公安装备的规范化管理,公安部组织加紧制定、修订和完善公安装备配备标准,加强警用装备保障和宏观管理,有力促进了公安队伍战斗力的提升。基础建成时期,警用装备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新装备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生产并列装配备了一批警用装备,使公安机关的装备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发展成熟时期——推陈出新,突飞猛进。(2000年至今)进入21 世纪,警用装备的统一化发展逐渐满足不了我国公安工作的发展需求,警用装备开始呈树状发展,主要源于警用装备统一化的基础主干建成后,随着不断变化的警务需求,公安警用装备出现了滞后性问题。面对警用装备的发展瓶颈,公安部明确提出要提升警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把警用装备建设与公安实战需求紧密结合,把警用装备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警用装备开始向杀伤性和非杀伤性两个方向发展。发展成熟时期的警用装备建设在警用枪械、警用通信、生物识别、视频监控、检测认证、安检排爆和应急反恐等多个领域的新型专业警用装备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2006 年起,公安部先后出台了《单警装备配备标准》《县级公安机关装备配备标准》等规范化文件,强化警用装备标准化建设。同时,大力推行金盾工程、“210 工程”等科技强警工程,结合实战需求进行宏观指导,组织制定了各警种的警用装备配备标准和技术标准,推进了警用技术装备的论证、研发和更新换代,抢抓契机将更多的科技元素注入警用装备之中。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警用装备技术和系统创意大赛,2008 年至今公安部每年组织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2012 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办“金点子”大赛、2015 年广东省公安厅举办首届粤警创新大赛,公安部一所、二所、三所等科研机构,地方省市县公安局也陆续积极参与自主研发警用装备行列,主动服务警务创新。2014 年中国警察协会警务保障分会成立,搭建起了全国性警用装备战线产学研的全国性交流平台。从2002 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国产高技术警用装备的缺位,到如今国产高新技术警用装备的琳琅满目,在公安部党委的高度重视和部相关业务局的指导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九届的“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已成为中国警用装备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展会。
20世纪50年代
1995年
1950年
2015年
1981年
2016年
创新体系时期——不忘初心,质的飞跃。创新体系时期是笔者根据公安改革的潮流,对警用装备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警用装备创新体系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多要素组成的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优化、改良的网络系统。警用装备体系的发展需要着眼长远、战略引领、警民融合,激励共建协同发展创新体系是我国警用装备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警用装备的统一化发展与我国公安工作的发展需求已经出现了不平衡现象,在发展成熟时期便开始呈树状发展,或称多元化发展。随着高新科技的升级换代,这一发展特征会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高新科技在警务实战中发挥的功能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公安队伍战斗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创新是第一保障力,警用装备体系唯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警务工作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公安机关、服务公安工作、服务一线民警。目前,我国的警用装备建设还处于由发展成熟期向创新体系期发展的过渡阶段,随着我国警用装备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安云计算平台、公安大数据平台、智慧警务、智慧物流、人脸识别、虹膜识别、警用智能机器人、警用无人机等一大批新技术装备和系统将逐步被公安一线配备使用,必将大幅提升执法效率和警务效能。同时,我国正在积极地运用MEMS、AR、VR、AI 等技术,创新研发各类警用装备。创新方式多样但需要一个完善的整体性指导,国内警用装备创新之路必将成体系化发展。
国内警用装备发展趋势
就国内警用装备发展的环境而言,机遇充斥着我国警用装备发展道路。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警用装备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内法律制度不断完善,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不断注入警用装备,国内警用装备必将朝着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方向,即“四化”方向发展。
2014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社会化。社会化为警用装备领域带来了市场竞争机制,将当前市场上的高精尖技术在竞争机制下引入警用装备领域中来,其间也不乏各类警用装备的新型化制造与现代化改造。比如,成组技术强调相似性,CIMS 制造强调集成,并行工程强调同步。这些制造业技术正不断地丰富着警用装备的发展。在其背后,制造系统的努力方向也在呈系统化发展,形成了相关理论。社会化对于警用装备的利好性远不止于此,警用装备可在此制造系统中不断地得到创新,公安机关研发部门也会组建起层级简明、效率更高的综合技术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公安机关警用装备的质量保证工作,相关企业也会在生产研发中按照既有的生产理论、创新模式等严把质量关,在双重把关的基础上,提升警用装备的整体质量,从而改善当前警用装备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法治化。当前,在警用装备领域的法律法规没有成体系化建设,警用装备的法治化是必然趋势。所以,完善关于警用装备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必然要提上议程。法制部门在制定法律的同时,公安机关也要探索领域内警用装备的法治化建设,通过实地考察、反馈、调研,尽快地制定出完善的、适宜的管理规定,从而逐步形成完善的警用装备发展机制,从法律层面解决当前警用装备建设上存在的漏洞,以法律之绳为警用装备的法治化进程助力。公安部成立的警用装备定型委员会,必将对警用装备的法治化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公安装备主管部门与相关企业、研发机构及社会团体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密切合作,打破壁垒,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法规、程序和标准,从而实现用法治化提升公安系统警用装备实战化的目标。
智能化。智能化是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更高阶的系统升级,智能化应用更高境界的IT 技术,解决深层学习、预测、自动判别和决策的科学计算工作,未来智能化警用装备具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以实例为证,2017 年,铜仁市公安局就积极响应《公安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中对新时代警用装备提出的新要求,利用现代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公安、社会、互联网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并充分融合、深度运用,打造出一套“云计算、云储存、云搜索、云应用、云服务”的立体防控云平台,构建出一套线上线下的立体防控网,民警只需要电脑和电话,便可实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警务实战由“人工型”转为“智能型”。
专业化。警用装备具有专业化属性,随着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更贴合实战的专业化警用装备配备成为必然趋势;当前不同警种的职能分工越来越清晰,分散性执勤的工作模式倒逼着警用装备的专业化发展。除此之外,专业装备和特种装备也随着当前科技的进步而具有了区别于其他行政组织装备的公安特色,而且依据当前专业化警种的实战需求,专业化地配备警用装备势在必行。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