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精品书城

警徽荣耀(十七)

来源:群众出版社福尔摩斯探案俱乐部 作者:王方晨

一个交警好专家的传奇

——记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肇事处理处民警马宗刚

 

约在二十二年前,国家领导人为济南交警做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题词,济南交警的美名一夜之间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在过去的二十二年,济南交警收获了无数荣誉,无不凝聚着广大干警的心血和汗水。从展览室的文字图画上,传达出了太多的信息……

马宗刚在这一年毕业,是他的人生之幸,因为他的职业生涯从一开始就恰巧跟济南交警的辉煌同步。

他是一名实实在在的交警,但你在大路口的交通岗台上见不到他挥洒自如的迷人英姿,因为他或是出现在荒僻的公路旁的山野、水涯,或是出现在被隔离的交通事故现场,或其他常人走不到的场所,总之,那不是令人轻松的人们乐意抛头露面的地方,那里常常与哭声、血泊、伤痕、生离死别相伴。

 

马宗刚上班了。没有周末,天天上班,毕业头十年就回家过了一次春节。

“那时候单位少有外地人,刚刚工作就觉得要好好表现,不好意思请假。”他说,“年三十、初一领导都要到路口站岗。我上班的第一个年三十还出任务了,回来的时候已是晚上九点半了。”

马宗刚是他们村里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大学生,那年他十九岁。马宗刚记得,父亲送自己去沈阳上学,火车上挤得铁桶一般,父子二人携带着行李,从济南上车,硬是站了一路,一站就是十六个小时。

在马宗刚眼里,父亲帅气、正直、严厉,生活中多累多苦都能承受,是一种很男人的性格,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是自己一生的榜样和骄傲。

背负着父辈的殷切期望,马宗刚万分珍视自己的工作。上班第一天,他真正地见识到了与自己的人生常常相伴的车祸场景:

保护现场、丈量现场、记录、勘查、寻找痕迹物证……

据他说,当时对交警支队的要求就是只要是死亡一人以上,都要到现场。刚工作的时候,也新鲜,当时单位没宿舍,就住在值班室里,谁出警他都跟着去。但是好多年都是一个人上现场,因为人手不够。一个人就得干一大堆活儿。

马宗刚所学的法医物证是中国刑警学院1991年开的专业。作为一名交通事故处理专家,解剖、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刑事化验、文件检验、影像资料检验是马宗刚的日常工作。

“刚开始解剖的时候会不会很害怕?”我问,“会不会做噩梦?”

“不害怕。”马宗刚回答得很干脆,“实习的时候去了就赶紧穿衣服、戴手套、收拾工具,老师说从哪里开始干就开始干,主要的精力在分析死因上,心思不在其他的方面,所以也没做噩梦。”

他接着告诉我,他最多的一天,验过八具尸体,而且八具尸体分布在五六个地方。一具尸体验上两三个小时,是快的,而一般人解剖两三具就已累得不得了。

历经二十二年,马宗刚共参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勘查2000余起,检验尸体5000余具、活体450余人,酒精检验15000余件,出具检验鉴定书、报告书20000余份……

有一年,马宗刚去一个县里处理交通事故,碰上一个参加工作两年多的年轻法医。这名年轻法医还从没解剖过尸体,别人解剖的时候就总往后躲,只是准备做记录。马宗刚就忍不住跟他说,自己像他一样年纪的时候,都是有活儿就抢着干,让老师在旁边指导,哪有让老师干活儿年轻人旁观的道理?

“不亲自动手干就永远干不好。”他说。

就这样,马宗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二年。

不久前,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

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的表彰名单上,法医马宗刚的名字赫然在目!

 

马宗刚不是细皮嫩肉的男人,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

在济南交警支队会议室,政委曹凤阳没有掩饰对麾下干将的爱意。他说,别看马宗刚人长得粗糙,干的却是“细发”活儿。

接着,他向我描述了马宗刚工作的情景,比处理处的同事所言还要具体。目前,济南市基层大队委托支队进行检验的每一具尸体,检验鉴定书都要由马宗刚签字。很多年来,马宗刚每天起早贪黑,有现场就去,而且不仅是在停尸房的验尸工作,更要到第一线,亲临事故现场去查看,因为对鉴定提供坚实准确依据的第一手的材料,只有在现场才能得到。

“每具尸体都是一个故事。”曹政委说。

凭着执着求知,马宗刚在现场练就了自己的“火眼金睛”。他参加工作那年,济南交警支队的技术鉴定工作刚刚起步,仪器设备几乎为空白,据说只有一把放大镜。

没有硬件支撑,马宗刚就下笨功夫,从现场寻找真相。不到现场不办案,是他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基本上只要是死亡事故,不管该谁出现场马宗刚都会跟着去,该自己出现场更不必说。这样,一个星期出去两三晚上很正常,有的时候一晚上出去好几趟。二十二年来,他也像“神眼”马玉林一样善用双眼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不放过现场的每一个细节。那每一条划痕,每一节纤维,每一根毛发,每一处血迹,在他眼里都至关重要。他用专业知识和办案经验去分析现场、重建现场……正是因为长年以来这种对事故现场的重视与钻研,练就了他的“神眼”,让他总能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细小线索,而这线索往往成为揭开真相的关键要素。

“信息主要是来源于现场,我现在也是重视现场,现场是最原始的,现场勘查不细,将来破案就有难度。”马宗刚说,“比如,轮胎痕迹你看不到,或者当时没有拍照。”

2012年1月,马宗刚帮槐荫区破了一个案子。

案发当日,正是农历小年。深夜,在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段店立交桥下,一辆水泥罐式货车将一行人当场碾压致死后逃逸。

事发时天降大雨,痕迹物证遭到严重破坏。因为情况特殊,就只能找血迹。马宗刚赶去,钻进车下查看,整个车身底部沾满泥浆,泥巴汤子往下滴答,血迹已经全部都让泥覆盖了,鉴定条件非常差。

借助各种光源,仍无法发现任何线索。

马宗刚没有放弃,凭着对试剂显现原理的研究,连续两天多次匍匐在车下,喷显了整个车底和十二个轮胎,终于找到了两处小小的血迹。

经过DNA结果验证,确实为死者所留。

那年,山东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成立了事故处理专家指导组,分了各个系列的小组,聘请马宗刚当了法医组的组长。

那年省公安厅刑侦局在全省范围内聘请公安法医专家,只聘一个交警,又把马宗刚聘了过去。

现在有很多案子,人死在马路上,没有嫌疑车,地上也没有散落物,死因比较蹊跷,有些看着也不一定是交通事故。有些是利用交通工具杀人案,实际上,这跟交通事故的差距很小,不好判断。这种案子比较多,特别是省里有很多上访的案子,有的时候有家庭矛盾,再涉及在路上被车撞了以后车跑了,但是现场没有任何痕迹,没有刹车痕,也没有散落物,这种情况家属就会怀疑是他杀。马宗刚认为像这类的案子省厅觉得刑警对这方面接触得少,才让自己跟着一块去破案,后来就把自己聘到了他们的专家组里。

这些年,马宗刚跟他们一起破了很多案子。

自然,这数以千计的事故后面,无不是令人悲伤的灾难,但是,马宗刚这个还原事实真相的人,却从中汲取了造福于人的经验和智慧。他的眼睛,本是普通人的眼睛,但见得多了,就有超乎常人的明亮。

“我对马宗刚的工作非常理解。”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曹凤阳政委由衷地说,“他一门心思干工作,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为了把证据做扎实,有时对一具尸体就得反复地解剖,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我亲眼看到他处理那桩在济钢附近发生的事故,也没铺张席子,也没铺块布,人就钻到车底下。”

那天,我见到已从济南市交警支队交通肇事处理处退休的老处长邵守宝。

“怨我。”邵处长在讲述了与马宗刚共事的经历后,这样说道,“我当处长时,给他立了个十分苛刻的‘规定’,只要是在节假日,济南市内你去哪里都不要紧,但你就不能离开济南市,得让我随时找到你,要保证随叫随到!”

作为交警,到了现场之后,就要保护现场、丈量现场、记录、勘查、寻找痕迹物证、控制嫌疑人。现在要求都是两个人勘查现场,但好多年时间都是一个人。一个人要做完这些事情。

马宗刚对我吐露心声:

“至今日,我始终认为我最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出生在一个优秀的家庭,父母身上凝结着太多的我们长辈的优点。”

“父亲好面子。”他认为,自己继承父亲的追求荣誉之心,但就性格本身,他说,“其实我更像我的母亲。”

母亲善良、宽厚、真诚,做事认真,追求极致。正是这些内在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他对工作的态度,让他对每一个案件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糊弄。

马宗刚的心,很细。

 

在处理事故中,人的感情砝码会不会倾向生者?我心里似乎隐隐地起了种疑问。

“你到现场后,明白了事故的原因,会不会受到感情的左右?”

“从来没有这种想法!”马宗刚坚定地回答,“工作就是一种责任,不能夹杂着感情。”

但是,在办案时抓人,不是没跟同事讨论过,正在干的这个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每桩逃逸案都是有深层原因的。

“我有个原则,”马宗刚告诉我,“从工作以来一直坚持不对人动手,不使用暴力。审讯的时候我就会跟司机交流谈心,你的家庭条件确实很困难,我也很同情你,但是你犯了错就得承担责任,你触犯了法律就该得到应有的惩罚。我也会让他换位思考,想想死者的家庭。我们也理解这样的肇事者,但是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得把案子破了还死者一个公道。”

“像这种逃逸案多不多?”我问。

“多。”马宗刚说,“以前还多。我曾经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破了五个重大逃逸案。”

接着,他给我讲述了发生在2000年左右的一件事。

一个老家是沂南的小女孩儿在济南卖西瓜,骑了一辆无牌摩托车,把人撞出去了,这时正好过来一个小鸭集团的货车,又把那个人轧过去了。这是个二次事故,但是小女孩儿负主要责任,她把人撞飞了,货车司机来不及反应,轧了过去,那人重伤住了院。

小女孩儿家里特别穷,连扇门都没有,门洞挂着个草苫子。

在把小女孩儿带回济南的路上,小鸭集团同行的车队长动了恻隐之心,就跟马宗刚他们商量,说把小女孩儿放了吧,家里那么穷,逮着能怎么着,大不了我们单位拿钱。

二十二年来,马宗刚日复一日地都在从事这样的工作:从尊重事实出发,力图还原事实真相。

马宗刚不断地探寻着还原着死亡背后隐藏的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给法律的公正提供着依据。

“真实,冷酷的真实。”这是写在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扉页上的题记。

马宗刚面对的常常是失去了温度的人体,甚至是冰冷的人体,他面对的事实真相,也是冷的,同时又是热的。他以自己诚恳、认真的态度,寻找着那常被掩盖的事实真相,其实也是以自己的方式,维护着法律的公正与尊严。

在他看来,对法律忠诚,也就是对人民的感恩。

 

系统学习法医物证专业并应用于交通事故处理的实际工作之中,马宗刚是山东交警有史以来第一人。

在过去的二十二年间,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现在有了监控,破案子比以前轻松多了。基于从国家到地方对交通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视,不光高清卡口多、探头多,护栏和隔离带也多了,隐患路段排查治理也多了,即便连摩托车电动车逃逸,基本上也都能找到,而且这几年包括查酒驾、查超速这些措施也做得比较到位。

马宗刚发现,在自己工作的这二十多年中,交通事故经历了从多发到顶峰,而后渐渐在走下坡路的轨迹。

这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

马宗刚所学专业名为法医物证,学习内容既涉及所有法医专业,也涉及痕迹检验、现场勘查、刑事侦查等,所以,他对痕迹检验等并不陌生,上手也快。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并非本专业,马宗刚知道自己虽学得较少些,但也算基本掌握。马宗刚主动承担了刑事方面的痕迹检验,把自己所学的应用在工作中,在他看来却只是“我搭把手”。

但是,就是这个“搭把手”,让他抓住了跟随市局刑警支队办案的时机,通过自身的学习钻研,将刑事方面与交通方面的技术有机融合,而终于成为交通事故技术专业领域的优秀专家。

“DNA的检验技术,也是通过他的建议,请刑警支队的技术大队来帮忙,逐步引进过来的。”邵处长说,“连买设备,都派他去联系。可以说,没有马宗刚就没有那个实验室。”

济南市公安局交通物证鉴定所目前是山东省交警系统唯一的交通事故鉴定机构,由马宗刚创建,从痕迹到酒精检测,后来成立综合实验室,山东独此一家。全省的交通事故鉴定,在全省,除了济南,谁也做不了。其他地市交警部门将疑难案件委托鉴定,有许多技术侦查手段,是他们听都没听过的,更不要说用了。

“这是令我为刚子自豪的地方,这些年,济南市死亡三人以上的特大交通肇事逃逸案,有着百分之百的破案率。”邵处长说。

在现代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如果缺乏那些必要的技术手段,要想达到期望的目标,将是难之又难。

邵处长退休后,老有所为,现在还担任着山东省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专家组副组长。

“在不被人瞩目的工作岗位,能持之以恒地干好,而且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仅干了自己的活儿,还能延伸,为单位组建了技术力量。”他平实地说,“能把平凡的工作干出彩,就是不平凡。”

他回忆起当年在一次支队党委会上,自己当着众人的面,郑重强调:

“事故处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马宗刚。”

毫无疑问,在济南交警支队形成的这股技术方面的专家力量,为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我又悄悄问自己,这样的工作,是平凡的吗?

 

在马宗刚看来,干法医物证这行,都是把第一现场当作最宝贵的东西。

作为一名交通事故鉴定法医,不仅要面对血腥惨烈的事故现场,还要担负着巨大的工作量,往往是夏天烈日炎炎、蚊蝇相伴,冬日寒风刺骨、霜雪相随,甚至还会遇到生命危险。尽管如此,马宗刚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深深明白所担负的还原真相、维护公正的神圣职责。任何一次小的失误都可能让真相不明,公正蒙尘。

“他会感到孤单。”曹政委说。

我没问马宗刚有没有这种感受,以及会不会有想不开的地方,但我相信,在过去的日子,他一定吃了不少苦,受了很多累。

不光如此,工作中,还会受到一些受害者家属的不理解。“也会打,也会骂。”曹政委说,“因为尸体检验必须征得家属的同意,在家属的现场监督之下进行。口子拉得大,拉得小,缝合得怎样,家属都会有意见。”

马宗刚的妻子是东北人,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当年,为了爱情,她追随马宗刚千里迢迢从东北来到济南。

“我老婆光知道以前实习的时候在刑警队,毕业后去了交警队。”马宗刚向我介绍,“我回家之后一般不说工作的事。”

马宗刚自有自己的细心。

结婚后不久的一天夜里,马宗刚在看书学习,他老婆走过去,一眼看到了书中那些惨不忍睹的图片,心里一惊,老公天天干这个!吓得好几晚上睡不着觉。

“现在好了。”马宗刚神情悠悠地说,“现在,有了电锯。”

另外,还有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险,因为,所接触的常常是来历不明的尸体,谁敢保证死者生前是健康的?万一传染上什么病……

随着对马宗刚工作的理解,他的妻子想法就变了。因为知道丈夫的工作重要,也就更加对丈夫敬重。但是,也因为知道得越多,就会整天担心他,有时候还会夜不成寐。

已经很多年了,他们不像别的家庭,一到节假日就能相聚在一起。亲人聚在一起的时刻,对他们来说,总是奢侈的,总是那么难以实现。在这位“警嫂”的印象里,就像巧了一样,一到结婚纪念日,总得有案子。不管刚开始说得多好,临时有变几乎是必然的。

渐渐地,这位在银行工作的“警嫂”就学会了宽慰自己,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坚强。

“家里有事也不指望他。”警嫂眼睛红红的,却以爽朗的口气说,“我觉得自己是东北人,还算比较泼辣,能顶就咬咬牙顶起来。”

即便孩子生病,她也不给他打电话。

她知道,打了也没用。

两口子都忙,孩子是马宗刚的母亲看大的。母亲在济南他家住了十五年。有一次,老太太有病,马宗刚不在家,坚强的警嫂就自己送婆婆去医院。那一次,警嫂知道自己的软弱了。婆婆身体沉重,她作为一个女人,搀扶不动!她不是没用力,她用了全身的力,可是,一老一少两个女人在医院的房门之间,在医院的台阶上,仍旧移动得那样缓慢,那样艰难。

但是,马宗刚却再也没有机会在自己尊敬的父亲跟前尽孝,因为这个一生视荣誉为生命的老人,于一年前查出肝癌,医治无效,永远地抛下了自己爱的亲人。

……

在很多人眼里,马宗刚所从事的工作跟诗情画意无关,但是,他以自己的真诚正直和二十二年的热血与汗水,书写出了另一种诗情画意。它是凝重的、静穆的、节制的,有时也不免笼罩着一丝一缕如灰似雾的哀伤,但绝不是怪异的、病态的。

马宗刚通过勤谨的工作,获得了殊荣,并以自己的殊荣帮助了人们,那充溢着他心灵的“勇气、荣耀、希望、自豪、怜悯、同情和牺牲精神”,也在一次次无声地振作着人们的心,并将唤醒他们与之相同的品质。我似乎可以回答我自己在前面提出的疑问了。我不认为马宗刚的工作是平凡的。事实已经验证了,这是一个独特的工作,它涉及的很多场景,在很多人眼里,是阴森可怖的,也不免“瘆人”。它从来就不平凡,而只是不被人瞩目而已。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