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纪实

有温度的铁路乘警

来源: 啄木鸟杂志社 作者:殷鹏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419.jpg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故事,而是发生在一名有三十年警龄的铁路乘警身上有温度的系列故事。这名铁路乘警叫李宏,现任郑州铁路公安局洛阳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二大队上海组警长。以前有人亦或媒体提到过他,因为他的故事是有温度的。现在我斗胆再次翻开李宏的故事篇章,特别是在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时候,因为我发现不单单他的故事有温度,而是他这个人,是名有温度的铁路警察。他很平凡,他的故事称不上跌宕起伏,也不会让你扼腕长叹或者泪流满面,但是读完总是让人回味久久,生活中似乎你也息息相关,只因我们都有颗向善的心;他又很不简单,十年如一日的择善而行,在他看来都是应该的,没有必要拿出来特意说一说的。

歌德有言:“人性中存在着一种善的胚芽,只要认真加以培养,可以生枝长叶,蔚成精神文明的欢喜之树。”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山的伟岸,水的浩荡,生命的力量深沉无垠。

值乘列车上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说起来春运,对于铁路警察来说,它是每一年伊始最重要的大考,数以亿计的人口迁徙,铁路运输承载了大半,7万余名铁警就是每年这场大考中最有力的安全保障。庚子鼠年,疫情肆虐,国困民难,这个春运不一样,“疫”同寻常。

“二老这是到哪里,怎么没有戴口罩呢?”

“我们去常州。”

正月初三,由洛阳开往上海的K736次列车上,乘警长李宏在车厢开展防疫工作时。因为疫情爆发,车上旅客很少,刚进5号车厢,一眼就发现坐在窗户边两名古稀老人带着个小男孩。孩子戴着口罩,两位老人没戴。

当时李宏心里一紧。赶快上前询问得知不是老人不戴,而是根本没有。

李宏没有再问,从执勤警服左胸外侧兜里掏出了两个自己备用的口罩。左右手半张着,分别撑起口罩两边的护绳,迅速找到老人的双耳,稳稳的挂牢。后轻轻的按了按老人鼻梁处,可能是怕弄疼老人,但又担心戴的不牢靠,又反复了几次,保证贴合脸部紧一些。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好像受过专业训练一样。

详问后,原来老人是带着小孙子去常州找没有回家过年的儿子儿媳,因为孩子快一年没有见到爸妈了。出发的时候才知道疫情严重,但是已经买不到口罩了,幸好平日里小孙子就带着口罩,三人就这样踏上了火车。

“洛阳到常州要14个小时,中间停靠13个车站,没有防护怎么能行呢,请一定要戴好口罩。把小孙子照看好,有需要帮忙的就找我”李宏认真的告诉两位老人。

“谢谢你”简单的三个字,可能是两位老人给予的最高反馈了,但是他们闪闪发亮的眸子里我们看到了温情。

李宏如常的说:“有什么困难来找我”。其实,这句话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了,三十年的铁警生涯他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更是对人民群众的一种庄严的承诺。

“叮铃叮铃.....”兜里的电话响了。

“老李,经过大数据分析,1月11日,你担当的上海返程洛阳的K73次列车上,一名从巩义站下车的旅客现在被确诊”洛阳乘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刘江峰电话里有点着急的说。

李宏愣了一下,头脑开始“过电影”。快速搜索着春运第一天值乘的画面——巡检列车、安检查危、站车交接,还要处理警情、帮扶旅客……

“我们得知这个情况后,心里确实很紧张,当时大家都没有佩戴口罩呢,因为那是春运第一天我们返程的时候,虽然过去了十几天才确诊,还是希望不是在列车上已经感染了,祝愿那位旅客早日康复”李宏无奈而又坚定的说。

“老老李”的“接头”

52岁的李宏,是辽宁沈阳人。六七十年代国家搞“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李宏随同父母从沈阳举家搬到洛阳。1985年在陕西铜川服役,1990年部队专业到洛阳铁路公安处。身边的人都亲切的称呼一声“老李”,但是“老李”家还有一位“老老李”。李宏的父亲是一位老兵,更是一位老党员。听党指挥,当时“老老李”同志被分配到洛阳的一家军工企业,现早已经退休在家,照顾患有癌症的老伴。

因抗击疫情的需要,很多公路封了、航班取消了,但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运输不能停滞。铁路警察作为万里铁道线上的安全守护者,必须奋战一线。不是铁路警察不怕,只是使命让他们必须向前。每日与无数南来北往的旅客亲密接触,每个班次复制接触,但他们从未停步更未退缩。作为一名铁路乘警,只要有列车开动,他们肯定先行。

“请离我远点,我才从火车上下来,谁身后不是一大家子。”这是李宏退乘(下班)后,在朋友圈发的一句话。

他帮父母蒸了些馒头。因小区都处于封闭状态,不能直接送到父母住处。电话里约定在小区门口把馒头给老父亲。

左手攥着电车把手,右手紧握后座保险杠,用力一提,右脚从右往左一拨,关上支架保险——停好电动车。右手挪下电车钥匙孔下侧的挂钩上绳头,左手护着脚踏板上装有馒头的手提袋,屈腰取下,抱起。立在小区门口附近电线杆旁边,一双眼睛快速的寻觅着“老老李”的满头银发会最先在哪里出现。稍远处,爷俩终于对视碰撞了眼神。两种眼神如同两种正负极的电波,交融后再没有分开,指引着“老老李”来到电线杆旁,只见“老老李”迅速拽起手提袋,朝着自己挥了挥手,径直回去了,一句话也没有。看着老父亲步履蹒跚的样子,热泪滚落,再也没有东北大汉的样子。

他自己说,给老父亲送个馒头,搞的跟“地下党”接头一样,只是这次没有“暗号”。因为他心里明白“老老李”是名老兵,更是一名老党员,什么都不用解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场人民战争,不分你我。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443.jpg

“老老李”接头的“情报”——抗疫物资

暂时脱下警服而已

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车次都取消了。李宏只能在家备勤,等待命令。

但是他总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我只是没有上班,暂时脱下警服了而已。”

“好好好。”妻子接话道。

原来正月初十,所属小区出现疫情重点人,年轻工作人员出现了畏惧情绪。配合社区工作,他主动上门摸排,并承担了对重点人家门口日常消杀和监控工作。

“把5号楼的表格给我吧,对了,还有3号楼的。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有需要就说话”

张贴告示他总是抢过来干,他心里明白广而告之的好处;入户登记千叮咛万嘱咐,他心里明白苦口婆心是为大家好;量体温做记录,他知道你好我好才能大家好。

社区疫情防控,李宏是“急先锋、排头兵”,如同在单位一样,只是“战场”不同。

“谢谢李警官了,我们都知道你是好人”社区防疫工作人员重复着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的话。

李宏是个“名人”,很多人都知道小区里有一位铁路乘警,是个十足的好人。

他自己在朋友圈里的一句话:除了责任和担当,还是善举,它就在那一尺之间,触手可及。

轮椅上的脑瘫男孩。

“妹子,拿好东西,孩子交给我,跟我走。”

“谢谢你,你是好人。”

“别说谢了,都是为人父母,我是警察,不用谢。”

“谢谢你,谢谢你。”

李宏前面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个十岁左右的脑瘫男孩,一个中年妇女裹挟着大包小包跟着。

2019年9月6日0时许,由洛阳开往上海的K736次列车运行郑州站开车后,乘警长李宏像往常一样在车厢开展巡视和夜间安全宣传,在13号车风挡处见到一名十岁左右坐轮椅的小男孩和他五十岁左右的母亲。

旅客非常多,俩人挤在车厢连接处。母亲蹲坐在地上,一只手一直拖着孩子的头。

李宏驻足,挪到轮椅的另一侧。

孩子这是怎么了这是?

睡着了,手托着他会舒服点。

孩子是不是腿脚不方便坐在轮椅上?

脑瘫,腿脚不方便。

李宏心里猛的一咯噔,蹲下。随即把手持安检仪夹在腋下,腾出右手去扶着孩子的头。你们这是去哪里?

去上海给孩子看病。

来,先起来,跟我去餐车,我那有两个工作人员席位。

好不容易安顿好母子俩在餐车坐好。详细询问才知道小男孩患有脑瘫,两人坐了四天四夜火车从新疆阿克苏到郑州转乘K736次(李宏值乘)到上海给男孩看病,买不到卧铺,只有站票。男孩母亲有四个孩子,这是最小的孩子,结果一出生就患有脑瘫,为了治病已经花费二十余万元,这次一人带着孩子去上海看病。

你们就在这休息,会舒服点,我去工作,等着我。

早上七点不到,李宏端来了稀饭、馒头、咸菜。交待母子简单的吃点。因为列车满员,李宏把工作席让给了母子,他一夜没有地方休息,直到送来早餐。这个情况他不会告诉母子两人。

午饭也是李宏特意交代餐车给准备的。

车上条件有限,但保证吃饱。

“太感谢你了,警察同志,从来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好人,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孩子妈妈一看就是个实在的人,嘴里不停的感谢着。

6日12时左右,列车终到上海站。

李宏将轮椅抬下车,一路推着轮椅。将母子送出站,直到送上了公交车。

临别时,男孩母亲要留警长电话以便感谢,李宏说:“不了,这都是份内事,你当母亲的也不容易,力所能及的能帮就帮。”看着公交车远去,李宏才放心离开,但他还在喘着大气,毕竟五十多的人啦。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455.jpg

李宏送“脑瘫”男孩母子俩出站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501.jpg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504.jpg

将母子送上公交车才安心

被带走的9岁小女孩

2018年2月15日凌晨1时,由洛阳开往上海的K736次列车停靠商丘火车站。乘警李宏刚走出车厢到站台,还没有站稳,迎面冲上来一个中年男子。

“儿子带着9岁小闺女跑了,求求你,一定帮忙给找找。”中年男子哀求道。

不要着急,请慢慢说。

过硬的职业素养让李宏详细了解到:中年男子薛某(59岁,河南宁陵县人)是来求助的。因家庭琐事,其儿子带着9岁的妹妹离家出走可能乘坐本次列车,请求帮忙查找。

多年的值乘经历告诉他,自己不能着急,必须冷静对之。了解所有的详细信息后,李宏带着中年男子开始开展工作,因为商丘开车后,下一站停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时间,如果孩子真在车上,为了避免下一站下车扑空,必须抓紧时间了。商丘站停车前他已经把整列车安全巡查了一遍,每节车厢的大致情况他心里还是有个“八八九九”地。

最终在7号车11号下铺找到其儿子和女儿两人。

原来,儿子和家人生气后,带着妹妹从郑州站乘车准备到南京去。中年男子热泪盈眶表示感谢,但是儿子斩钉截铁的不愿跟随回去。

李宏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说很多啦。脑子里的声音一直强迫他不能着急,更不能硬来。不然适得其反,就麻烦啦。于是把9岁的小女孩拉到一边单独问问情况了解到其哥哥因为过年的事情跟其父母吵架,不想在家呆了,就带着自己出来了,她自己想回家。这下重点就出来了,只要把其哥哥的工作做通就好办了。

李宏让徒弟(协警小王)安排中年男子和其闺女到餐车休息,自己跟中年男子的儿子聊聊。中年男子的儿子二十岁前后的样子,应该还处在叛逆期。

李宏递给他一杯水,顺便加了个微信。

中年男子的儿子喝水期间,李宏通过他的微信朋友圈大致了解了一下孩子的日常,同时也印证了他的猜想,就是个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深入了解,因为过年期间跟父母要钱,父母没有满足,一气之下就带着妹妹离家出走了。

无微不至的苦口婆心,轻松愉快的东拉西扯,终于撬动了男孩跟父亲下车回家的心。

接近两个小时,列车缓缓停靠徐州站。中年男子带着一双儿女下车了,准备返程回家。

事后通过跟男孩微信聊天掌握到一家三口安全到家后,李宏长舒了一口气。他跟列车长说:“如果男孩工作做不通就麻烦了,即使跟其父亲下车,他还会跑,还带着个9岁的妹妹,那真就麻烦啦,可能会出问题”。

“老李总是那么善良的一个人,心细。”列车长赞许的说。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515.jpg

徐州站下车,一双儿女终于同意跟父亲回家

上海站站台上的生死时刻

“别动她,千万别动她。”李宏紧张的说。

2018年3月17日13时50分,K738次列车正在上海站处于放行时间,乘警长李宏在站台组织乘降时,发现一名中年妇女突然瘫倒在地上。

当时看到这名旅客满头冒汗、浑身冰凉、嘴唇发紫、初步判断应该是心脏的毛病。

经过查看,李宏发现这名旅客的脉搏非常虚弱,脸色苍白,意识模糊,李宏推测应该是突发心肌梗塞。

三十几年的从军、从警生涯锻造了他果敢、无畏、细致的品质,在这千钧一发,人命关天的危及时刻,他沉着冷静。

他心里很清楚:在4分钟内抢救成功的话,她的生命存活率就能达到一半。

于是他要求围观旅客千万不能乱动她,保持空气流通。

一边让旅客帮忙呼叫车站工作人员,一边独自一人开始给她实施心脏复苏。

接着李宏半跪在她面前,掏出自备的速效救心丸,放到她舌根下面,嘴里喊着不要咽下去,接着进行心肺复苏。

李宏说,每次的出乘前,他都会准备一些急救药品随身携带,以便遇到有需要的旅客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如速效救心丸、烫伤膏、创可贴、云南白药创可贴、还有红霉素的软膏等。

大约3分钟后,旅客昏迷的症状渐渐得到缓解,李宏把她安全交给车站工作人员。

列车驶离上海站的时候,他还心有余悸,万幸的是那名旅客终于脱离了危险。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527.jpg

李宏正在给患病老人服用速效救心丸

“寄存”900公里

“一名列车员鼻子都被打流血了,按不住啊,这该怎么办。”列车长焦急的给李宏喊着。

!

李宏不假思索带着辅警,三步并成一步。

2017年1月1日14时左右,由上海开往洛阳的K738次列车上海站开车后,乘警长李宏带领辅警王志凯巡查车厢时,接列车长报称:一名旅客出现精神异常,有暴力行为。

赶到涉事车厢,旅客宋还在大喊大叫,母亲一边抹眼泪一边强拉着宋的胳膊。

眼看旅客宋就要把其母亲甩倒,李宏夺步上前,一把抱住他。一个紧紧的拥抱,很厚实,很有力。

嘴里温柔的说着:没事了没事了,好了好了。

持续了三分钟左右,李宏见其慢慢平静下来,慢慢松开,但是没有完全放开。接着两只有力的大手顺着后背收到肩膀,再有肩膀处滑到大臂处停顿了几秒,最后紧握着他的双手,同时嘴里一直安抚着。

李宏说:“这种精神异常者,火车上时有发生,千万不能对他们有过激行为,越是着急越控制不住,不停的安抚让他们冷静下来才是关键。”

后来得知该宋因工作、学习压力过大突发精神异常,出现抑郁、狂躁,大吵大闹,同时不停的有暴力倾向,其母亲也控制不住他。将上前劝阻的列车员鼻子都打留血了。

担心宋再次失常,李宏安排列车员、辅警将两人带到餐车位置,自己进行看护。如果自己去安全巡视了,交代辅警给他播放舒缓的音乐平和他的情绪,也可以跟他聊天转移一下注意力,特别是让其母亲不要刺激他。

就这样,2日5时许列车到达郑州站,母子两人安全到达目的地。李宏特意给站车交接的车站工作人员和民警交代,帮其送出站。

几乎一天一夜,16个小时。上海到郑州900公里的距离,精神异常的旅客宋“寄存”在李宏处,安全到达目的地。

心有暖木“向阳花开”

2020年1月5日,风雪交加,寒风彻骨。

李宏所在的洛阳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二大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携手洛阳向阳花公益协会驱车70余公里,来到洛阳市伊川县葛寨镇沙元村,为贫困家庭送来大米、牛奶等年货,给乡亲们拜早年。

村里有个小姑娘杨亚文是李宏帮扶的一名学生。

这是他资助帮扶的第七个孩子。

“李叔叔,我终于见到您啦。”杨亚文激动的喊着叔叔。

“见到你,叔叔真高兴。”李宏回答着。

快过年了,我们来看看你们,希望你们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谢谢叔叔们,你们总是想着我们,这是我的奖状,您看看。接过奖状,李宏露出幸福的样子,如同孩子们的幸福。

临走的时候,小文多病的母亲硬是把半袋子花生让李宏一行人带着,再三推辞,还是没有推却掉。

这种质朴的感情让李宏眼睛湿润了。

他没有办法抑制这种感情,悄悄的在袋子里塞了200元现金,连同花生一起换了回去。

不忍心看见小文母亲的失落,上车前“狠狠”地抓了“一大把”花生。可能是不忍心对视,着急的往嘴里裹了一颗,连花生皮都没有来得及剥。

挥挥手,关车门。

母女两人的影子越来越小。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535.jpg

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和孩子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538.jpg

给乡亲们准备的年货

爱心粥温暖洛城

凌晨5点,天还没亮。

稀少的行人瑟缩着脖子,在寒风中步履匆匆。

但位于洛阳市太原路上的一家早餐店里却格外热闹,大伙正热情地为环卫工人服务。这是一家传递爱心的“免费爱心粥”坊,面向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免费开放。

粥坊每天早上7点开始供应,志愿者们凌晨四点钟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洗菜、切菜、熬粥、包包子、蒸馒头,早上8点早餐供应结束。

李宏和伙伴们在后厨忙的不亦乐乎,前厅更不能“放空”。

粥坊内人头攒动,只要有人落座,李宏都会热情地把饭菜送到餐桌上。遇见腿脚不好的老人,他就跑到其身边搀扶,老人们总是亲切的称呼他为“小李”。

李宏是四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接触到“免费爱心粥”,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除了上班只要他人在洛阳,每天清晨他肯定会来到爱心粥铺,看着清洁工、残疾人、老年人开心的吃和喝,满足的笑是他最幸福、最骄傲的时刻。不但自己亲历亲为,每个月他都会捐款,来维持粥屋的正常运转。

受李宏参加爱心粥活动的感染,大队其他民警的热情也被积极调动起来,大家用一腔热血温暖了整个洛城。

用李宏自己的话说:你只管善良,老天只有衡量。冬天故事多,热粥暖心窝,你一言我一语,共同谱写爱之歌。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548.jpg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559.jpg

这个“小窝”很温暖,里面浓浓的全是爱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602.jpg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613.jpg

志愿者们都亲历亲为,不论冬夏

鸡蛋一元一个

河南嵩县王庄村有男孩叫丁转成,他是一名弃婴。

刚出生就患有脊柱裂,不能正常行走,只能借助双手在地上爬行。是养父在路边捡回家的,一转眼马上就要三十岁了,外界都称呼为“爬行娃”。他是个身残志坚的孩子,虽然从未直立行走过,但是就是靠着双手在地上爬行,撑起来属于自己和养父的一片天。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丁转成靠着喂养鸡子和贩卖鸡蛋,日子越来越好,去年还给养父盖了新房子,听说还找了个漂亮女朋友。

李宏在网上关注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没有悲天悯人,而是扔下手头的事情,叫上志同道合的伙伴驱车80公里直奔孩子的家。因为提前已经了解了大概的情况,当见到那个爬行在鸡舍边上的小丁时,他没有情绪激动,表情夸张。

但还是被震撼到了,一种莫名的情绪抽打这自己的心,因为他从来就是个善良的人,即使自己再克制自己的情绪,看到眼前的一幕还是不由自主的内心默默抽泣。

第一次到小丁家,虽然直线距离不远,但是边走边问足足两个小时才摸到。面对面,李宏关切的询问着小丁的情况,跟日常工作中关心火车上的旅客的报案和求助一样,很仔细很认真。

这个我不认为是什么“职业病”,那是一种职业习惯而已,这种习惯很好,至少说明李宏是个很认真的人,这是几十年他从军从警的素养,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

得知小丁养鸡、买鸡蛋为了给养父更好的生活,因为养父年龄越来越大,体弱多病。李宏再次被感动了,从简单的交流中,他认定这个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知恩图报。

领走的时候李宏买了300个鸡蛋,一元一个。小丁多余的一分钱不要,这是他的原则。

这次算是结缘了,添加过微信,李宏说:小伙子,我们爷俩缘分不断,联系不断。据悉,到目前已经三年了,李宏每个月都拿出一百元买小丁的鸡蛋,并发动身边的人,每个月能帮忙卖出几千个,就是为了给小丁一个固定的收入。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620.jpg

“爬行娃”笑的很开心,满脸幸福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627.jpg

“爬行娃”和养父

跟滁州有缘

滁州这个地方有缘,曾经在股道中救出过小男孩,今又在站台上把一突发心脏病的老人从死神哪里拉了回来。她醒后,旅客和工作人员对她说是这个老民警把你救过来的,我的神啊,我有那么老嘛?这是2020年1月4日,李宏在朋友圈发的一段话。

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李宏值乘的车从上海返回洛阳,滁州站临时停车。(大部分原因还是让行其他列车,这是高铁时代来临之前很多火车站的正常情况,也是全国铁路调度保证安全的需要,虽然伴随着晚点、早点各种不准时)。

天色很晚,透过站台昏暗的灯光,李宏隐约看见临近股道里有个孩子一动不动。餐车内是亮的,外面是暗的,总是看不清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还没有到老眼昏花的地步,李宏这样告诫自己。于是他给车长打了声招呼,自己开门(老火车的门都是机械把手开关,都是人为打开的)下去。

道心(股道中间)真是一个男孩子,但是此时他有点害怕了,因为他听见不远处的火车汽笛声。情况不容许他有任何思考的时间,一把拽住孩子胳膊,用力往上一提,把孩子夹在自己大臂和胸膛之间,跟电影里男主人公潇洒的救女主人公一样浪漫,只是这次一点也不浪漫,是嫌太慢。更吓人的是,孩子刚抢到车上,真有一趟列车呼啸而过。

孩子就是孩子,好像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一样。李宏庆幸孩子没事,只是后怕,他脸色异常难看,有点蜡白。

临时停车结束,李宏根本没有来得及问具体情况,只好把男孩交给车站工作人员。

同样在滁州车站,又是上海返程。十年后的今天春运伊始,李宏救助一位老年旅客。因突发心脏病,李宏的“小药包”再一次发挥了救命的作用。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给李宏做过一次专访,关于李宏每次出乘,他都会自备一个小药包,里面有速效救心丸、烫伤膏、创可贴等等常见的药品,这个小药包是他的“法宝”,每每关键时刻,总是能发挥核心作用,这次,又把一位老人从死神哪里硬生生抢了回来。他自己都记不清,这么多年他救助过多少人。

他说:我是名铁路警察,车厢就像个流动的社区一样,老百姓有难处,我就是个桥梁而已,这个桥梁让旅客都能通向平安的目的地,就是我最大的成就和欣慰。

忽然想到衣向东的长篇报告文学《桥——“枫桥经验55周年风雨兼程》里面的一段话:55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枫桥经验”是党和政府跟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是人民群众通往平安幸福的桥梁,是中华民族通向伟大复兴的桥梁。

李宏这个“桥梁”质量过硬,也很美观。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635.jpg

这趟车上故事太多,讲不完

充电宝”应该全身都是USB接口

当你坐在宽敞、舒适、便捷的“复兴号”高铁车厢里,听着音乐,享受幸福旅程的时候,你不用担心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没电了怎么办,因为座位旁边的“贴心服务”完全能让你无任何后顾之忧。但是普速列车上的这种服务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李宏是个有心人,因为在火车上他自己的“贴心服务”能帮助旅客解燃眉之急。每次出乘前,他都准备3个以上的充电宝,把电存满,在他看来,帮助旅客解决手机充电问题,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长时间的旅行一个电子设备对于如今这个时代的人是多么实惠的选择,反正选择看书的旅客越来越少。

有一次,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来找他帮忙,说手机没电了,又找不到充电的地方,还有半个小时就到站了,提前说好的家人要到车站接的,因为行李较重,自己还抱个孩子,可是现在联系不上,家人肯定着急坏了。

车上的充电口较少,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有闲置的。

李宏本想用自己的手机先联系一下妇女的家人,可是着急的妇女记不起来手机号码了。于是李宏发挥了一下“特权”,把妇女的手机拿到乘务员休息室充电。

最后,妇女如愿联系到了家人。

从那以后,李宏就把多带几块充电宝跟他的小药箱一样放在了同等位置。有时候有充电需求的旅客较多,李宏恨不能把充电宝全身都布满USB接口。

小小的充电宝,拉近了与旅客之间的距离。

我想这个拉近了的距离增进了人民警察与普通群众的感情,这个感情就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吧。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644.jpg

恨不得充电宝上全是USB接口

献血、癌症

3月20日下午,李宏在洛阳中心血站老城采血点无偿献血400毫升,为此还发了个朋友圈,他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发动身边的好友们接力,让更多的力所能及成为可能。

献血结束,他着急赶回家做饭,医院的“老老李”和母亲大人还等着呢。老母亲因为直肠癌恶化,现在转移到了胃上。这两天在医院做手术。

母亲想的很开,这样有利于康复。

感谢党、感谢政府,疫情控制成效显著,不然老母亲住院手术不知如何是好,李宏说。

我想,择善而行的李宏,好人一定有好报。老母亲一定能好起来,如同新冠肺炎防控,我们一定会全胜!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656.jpg

这样的献血李宏坚持了六年

写在后面。

李宏,一个普通的党员,一个普通的铁路乘警。没有什么丰功伟绩让人震撼,只有工作、生活中一些“针头线脑”小事情,但是他乐此不疲——择善而行,初心不改。

 

微信图片_20200323140154.jpg

 

作者简介:殷鹏,供职于洛阳铁路公安处巩义南站派出所,文学爱好者。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新网、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大河网、中原铁警等网络媒体和报纸刊发。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