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纪实

110在行动(八)

来源:网投 作者:董新建

12章救命,21次回拨不言弃

2016年10月28日凌晨0时37分,丹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03号接警员接到一名操着外地口音的女子报警,没等到接警员问明情况,报警人便挂断了电话,103号接警员随即回拨报警人的电话。回拨,再回拨,共21次回拨,救回了两条人命!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一首五言诗,从一个7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鹅的形神活现而出。这首诗极为生动活泼,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老偶夫妻俩在丹阳办起了一处家禽养殖场,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那一只只大白鹅,都是他们亲手孵化出来的。经过种蛋上床、调节温度、翻蛋和晾蛋,孵化30天后,一只只小鹅开始出壳。你看,长着一身黄色的绒毛,它们的小脑袋又鼓又圆,上面还有一对像黑珍珠一样的眼睛。多可爱啊!

又是一批小可爱破壳而出了,老偶夫妻对待刚刚出生的小鹅,就像对待自己的新生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开始降温了,天气一下子凉了下来,好像一下子从夏天跳到了冬天。老偶刚出门,风扭掐着树梢,尖厉的狼号,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不行,天太冷了,小鹅会受不了,老偶又回到了孵化室。风呼啸着闯了进来,门支撑不住了,猛地大敞四开。老偶赶紧将门关严实,还挂了帘子。他开始烧煤炉给小鹅加温,室内温度要保持在37℃左右,这样小鹅才能舒服。老偶和他可爱的小鹅一起昏昏沉沉睡着了。

老偶的妻子睡在隔壁的房间,都凌晨了,老偶怎么还没有回来?她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头晕、四肢无力。她不知道,一种无色、无臭、无味,学名一氧化碳的有毒气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煤气,正从隔板缝里钻过来。她更不知道老偶在里面已经煤气中毒昏迷过去了。

她叫着老偶的名字,没有答应。她用力敲打着隔壁的门板没有回应,她想爬起来,又一下子倒了下去,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一股力量正拼命往下吸她。出事了,一定出大事了。黑暗中,她似乎望见老偶痛苦地扭曲身子,她既恐慌又心痛。

我的天啦!谁能来救救我们啊!

风还在呼啸,摧枯拉朽,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对了,打110报警电话,警察会来救我们,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一半清醒一半迷幻。老偶的妻子爬不起来,连灯的开关都摸不到,她打开了身边的手电筒,摸到了手机,终于拨打了110,这个救命的电话。

2016年10月28日凌晨0时37分,丹阳市公安局110接警台103号接警员接到一名操着外地口音女子的报警:“快——来,河——阳。”电话中夹杂着痛苦的喘息声,言语断续不全,事发地点、发生何事都没有报述清楚,便挂断了电话。

“请问是哪里?”对方没有回答。

老偶的妻子昏睡了过去,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她实在没有力气,把腰背弓成一只可怜的虾米。

在深夜,报警人只说了声“快来”便挂断电话。110接到的每一个貌似“奇葩”的电话,关联的都或许是一条遇险的生命、一起重大的案件、一起严重的事故,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马虎。职业的敏感告诉103号接警员,这绝对不是骚扰电话,一定是报警人遇到了危急情况需要救助。

人命关天!接警员立即回拨电话,尝试与报警人进一步联系询问时,报警人却不回答,仍旧简单重复“在河阳,在河阳”,随后便匆匆挂机。

怎么办?电话不能中止!回拨!回拨!再回拨!

没有人接电话,还是没人接!

再回拨!坚持回拨!

一阵又一阵的手机铃声,催促着老偶的妻子不能昏睡,要坚持!她接了电话没有说话,又放下了。电话铃又响了,她又接起了电话,又说不出话了。

老偶的妻子心悸,觉得心口一阵绞痛,倒在了床上,喘着大气。也许,她就此靠在床边静静地死去了。她心不甘啊,110的电话又响,他们一定还在找她。110,110,我接,我说,救救我们!

窗外的树影摇动起来,刮风了。隔墙那边,老偶和他的小鹅在温暖的房子里睡得正香。仰脸躺到地上,梦幻似的微笑着,就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像一片轻柔的羽毛,被风轻轻托起,越过山涧、溪水和江河,飘向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一次,二次,三次……103号接警员尝试与报警人联系,可报警人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就是不接电话。103号接警员秉持对岗位职业和报警人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迅速将警情汇报给值班民警。

值班民警立即启动疑难复杂警情协作处置机制,指令接警员继续回拨报警人电话,安抚报警人情绪,力争引导其报清事发地址,同时,指令丹阳市局情报研判实战中心查询手机机主等信息。情报实战研判中心反馈,报警手机号码机主是老偶,户籍所在地丹阳延陵。

103号接警员不停地回拨报警人电话:“请说清你在什么地方?”

老偶的妻子视线不清,感觉眼前物品在晃动,思维也有点乱,我在哪里?对了,是在河阳……在河阳……施可坝(音)。

河阳?丹阳河阳与延陵相距较远,究竟是哪里?

由于报警人外地口音浓重,始终报不清准确位置,且很快挂机,未能获取直接的有价值线索。

103接警员继续回拨报警人电话,一边反复细听报警录音。

“请说清您在什么地方?”

“在河阳……在河阳……施可坝(音)……”

“请问,您是干什么的?”

我是干什么的?对了,鹅,鹅,鹅,我是养鹅的。

与此同时,接警班长调出录音反复听,希望从中发现蛛丝马迹。最终,从微弱的声音中,分辨出报警人还说了句“施可坝”。

一旦接报,绝不言放弃!在103号接警员第21次回拨时,从报警人的录音中多次听到“施可坝(音)”“养鹅”这两个关键词。

“施可坝”,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名,不会是跟河阳接壤的丹徒区域?

指挥长会同接警班长迅速通过可视化实战平台PGIS警用电子地图搜索丹阳河阳接壤的周边村落名称。经过仔细搜索,与丹阳河阳杨家湖村接壤的丹徒“池家坝”这一名称进入指挥长的视线。相似的发音,邻近的区域,指挥长精神大振。

“施可坝”,可能就是“池家坝”。“养鹅”,可能就养殖场。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高于一切,所有110接处警人员,都时刻铭记在心。时间就是生命!

指挥长当即将这一情况通报给河阳辖区的丹阳练湖派出所,指令处警民警前往河阳杨家湖村与池家坝接壤处进行搜索查找,重点关注附近有无养鹅的养殖场。然后再依托接警地图,对丹阳河阳以及周边村落逐一展开地毯式搜索,尽快找到“施可坝”的准确位置。

接到指令后,练湖派出所民警火速出警。漆黑的夜里,没有一线光亮,远处农田根本无法看清。河水碎碎的波光,河面上散发着阵阵凉气。菖蒲的叶子都枯了,风一吹,沙沙地响。

搜索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怎么办?派出所民警找到了附近的村民帮助寻找。这里有一个养鹅的家禽养殖场,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会有希望。不放过任何角落,寻找,出警民警只能在黑暗中在田埂上摸索穿行。

时间在流淌,但抢救生命的脚步没有停息。110指挥长一边通知派出所出警搜索,一边通知120急救中心就近待命。

在农田尽头闪烁着一线微弱的光亮,时隐时现。

看,前面有灯光,派出所民警一下子兴奋起来。循着光源,快速徒步靠近,看清了是一个手电筒的光影。

有人来了!是警察!老偶的妻子不停地恶心,呕吐。她看到了警察,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样,一股热流从咽喉开始,直抵腹部,热流向四肢、脑袋扩散,僵硬的身体变得柔软温暖。警察将她抬了出来,她拼命地吸气,仿佛一口气要把整个世界都吸进鼻孔里去。民警终于找到了这名女性报警人,此时她已泣不成声,她得救了!

在隔壁房间里,一名中年男子直挺挺躺倒在地,已处于中毒昏迷状态,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一氧化碳和饲料混合的气味。民警一边敞开门帘以便通风,一边引导 120 救护人员赶至现场。

民警将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老偶从小鹅温房抬出来,随即将老偶夫妻俩转移至120 救护车上,然后一路风驰电掣,送医院抢救。医生说伤者如果再迟一点送医院,恐怕就比较难救了。因抢救及时到位,偶某夫妇终于转危为安。

老偶的妻子拨通了 110 求助电话,这才为自己和丈夫赢得了一线生机。而接警员坚守不放弃的回拨,110 指挥中心迅速的应急反应、正确的情报研判分析,则为夫妻二人争得了营救时间。

110回拨21次,救了两条人命。一时成了热点新闻。

2016年11月16日,《扬子晚报》、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官网、新华报业网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了10月28日凌晨丹阳110争分夺秒、联合指挥,成功营救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夫妇的经过。当日点击量2.6万人次,点赞3600余人次,点评240余条,赢得了网民的热议和好评。

万幸啊!求救电话说了几个字后突然挂断,110回拨21次救下中毒夫妇。给警察同志点赞!

警方的认真负责,最终换来了转危为安的结局。慎重对待每一通报警电话,这是警方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向你们致敬!

110警察就像普通公民的“保护神”,而救群众于危难,也乃人民警察份内之事,因此人民方能以命相托!期待全国的接警员都能向丹阳的110同行看齐,让群众的生死之托“有处安放”!

在城市上空,一道道无形的电波繁忙穿过,这是一条公安指挥机关的中枢神经,是一条维护百姓平安的报警热线,是一条维系警民鱼水情的爱心桥梁,是一道永不消逝的电波。

“您好,110!”110守护百姓平安,一旦接报绝不言放弃,他们坚守着一个“永不掉线”的承诺。

 

 

 

13章救险,“武疯子”在挥刀砍人

阿强是一名精神残疾的荣誉军人。2014年10月26日下午17时许,特警支队接到指令:阿强在国宾馆院外拿着三把菜刀和一把剪刀滋事,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特警支队派出精干力量协助处置,瞬间将其制伏,整个攻击制伏过程用时不到两秒,无一受伤。在庆幸的同时,人们更多的是默默地祈祷阿强能够早日康复!

怎么会这样?阿强心绪极乱,极乱,浑身战栗,狠命揪着自己的头发,像是要把自己从地球表面拔起来。他突然怪叫一声,把自己都吓得跳起来,冲出了家门,冲到了大街上。

7月份的太阳像辣椒水一样厉害,街边空无一人,连狗都趴在树荫里伸着舌头懒得叫唤了。他趴下身子,耳朵紧紧贴在马路的柏油层上,滚烫,声音集中在一个点或一个面上。这是运动的声音,像汽车驶过后,又远远地兜回来,不停地远去、靠近。

“起来,这里危险,起快离开!”阿强被一名交警拉到了人行道上,这句话怎么这么熟悉?他的记忆开始鲜活起来……

也是这样炎热的天气,骄阳炙烤着雨林,一片散发着恶臭的泥潭上,飞蚁马蜂盘旋舞动。是队长把他们蒙着眼睛带到一片原始森林,给了一张地图,五分钟走一个不许同行,三天时间返回营地。三天时间只有盐,没有任何食物,还不能吃百姓给的东西,饿得实在没办法了,就吃蚂蚁、蚯蚓、蛇、青蛙,还有野菜,喝动物的血,不能生火,还要背负沉重装备奋力搏杀……

我是谁?对了,想起来了,我是一个特种兵!

早晨5:30起床,每人身上加上30公斤重物跑10公里,8:00训练挂钩梯上下300回,穿越30米铁丝网来回300趟,然后上健身房——15公斤哑铃举150下,拉力器100下,臂力棒100下;5天一次游泳2000米,10天一个25公里负重30公斤越野行军训练,15天一次跳伞训练——从500米高空一跃而下,这是特种兵惯用的一种作战方式,30天一次野外生存训练——带上3天的食物在野外生存7天,食物也就是一些盐和压缩饼干,行军几百公里。我是第三个回到营地的,好多战友也陆陆续续回来了。有的战友还是被淘汰了,他们是哭着回宿舍的。

我终于成为真正的特种兵,大家都高兴疯了。哇,简直帅呆了!衣服有好几套:丛林迷彩、沙漠迷彩、雪地迷彩和适合城市的黑色迷彩作战服……

立正,稍息,出发!身板笔直,昂首挺胸,面孔冷峻,目光锐利,强壮的身体里似乎蕴藏无穷的力量。

阿强在大街上摆弄着各种姿势,立、跪、卧,跑动中更换弹夹,70米、100米、150米三个距离,鸡蛋、啤酒瓶盖、游戏币等目标物应声而落,弹无虚发;4个人形目标靶,眉心、人中、咽喉、手腕、手肘5个部位,任意确定射击部位,200米距离上,指哪打哪,全部精确命中目标。手掌拍打5厘米的钢钉,一寸寸嵌入厚厚的木板里;手甩绣花针,扎爆玻璃后面的气球;咽喉顶着红缨枪的枪尖,推着吉普车后退……这些都是让人目瞪口呆的特种兵绝技,他仿佛身临其境,做得有板有眼。行人看着他一个人在那里两手舞动,顿足踏地,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看了他一眼,就走了。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