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利比里亚维和的日子(三十五)
读一本好书,晒三寸阳光
打小我就喜欢看书,这可能是来自于爷爷与父亲的遗传。小时候家境不怎么好,没啥值钱的东西,唯有几大箱的书,是爷爷年轻的时候开始积攒下来的,尽管历经了新中国成立后最艰苦的岁月,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个精光,但这几箱书,爷爷一直保存得很好。爷爷在世时,喜欢一边抱着我,一边读书里的故事,我特喜欢听。在爷爷带着广西白话独有的幽默语调中,我开始慢慢养成了只有听故事才能睡觉的习惯。长大一些以后,爷爷去世,父亲从消防转业回家,接替起爷爷的任务教我读书。
很快,我烦腻了父亲讲故事的方式——他转业回到公安之后,每天工作忙得要命,跟爷爷和我讲故事的方式不同,他每天晚上精疲力竭地回家后总是想着睡觉,给我讲故事都是敷衍了事,能短则短;讲的内容也不一样,爷爷喜欢跟我讲古代侠客的故事,父亲喜欢把公安生活编成小故事讲给我听。不过也并非没有效果,至少让我在考大学的时候特别钟情于公安类的学校,并从此接替他走上了警察的道路。由于不满意父亲短小故事的方式,为了满足故事欲望,从开始认字起,我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去看书。
父亲与爷爷一样,难得有休闲的时候,就喜欢窝在家里看书,所以家里的藏书与日俱增。大概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开始从父亲的书柜里“偷书”看——父亲让我以学业为重,并不赞成我过多看课外书。父亲的书柜里都是一些大部头,我印象中比较经典的有四大名著、三刻拍案惊奇、杨家将等等,这些书非常符合我的口味,让我在阅读中情不自禁地把自己融进去。为了不让父亲发现,我通常是白天在课堂上偷偷看、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看。
很快我就长大了,初中、高中的生活就像电影里的快镜头,一闪而过。在这期间,我的兴趣虽然有所拓宽,足球、篮球、游戏等等都有所涉猎,但是看书的习惯一直没变。阅读的范围也开始拓宽,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到散文诗歌,只要是书,我都能看得津津有味,班主任经常能在上课的时候缴获我从书店租借过来的课外小说。不过非常奇怪,尽管我上课并不怎么认真听课,学习成绩却非常好,每次考试我都能靠从课外看过的书中找到部分的答案,所以尽管班主任经常缴获我的课外书,却与父亲一样形成了差不多的默契,并没有太过于反对我看课外书。
进入警校后,每天新鲜、紧张的课程让我的阅读时间大大缩小,为了学好基本的警察技能,我不得不暂时放下了阅读的习惯,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那时候我曾经幻想过,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面前放着一杯清茶,手里捧着一本书,静静地、无忧无虑地遨游在书本里。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浙江一个偏远的边防派出所,开始了工作生涯。繁忙紧张的派出所生涯让阅读梦想变得像科幻片一样遥远,根本没有集中的时候看书。但是阅读还是要继续,我开始利用零碎的时候来看书,比如睡前看一会,上厕所看一会。特别喜欢外出办案,坐在公交车上,在嘈杂的环境中能有独立的时间看上一两个小时的书。后来这种习惯开始转移到回家探亲的时候,从浙江回到广西,不管是飞机还是火车,途中都有大量自由可支配的时间。知道我喜欢在旅途中阅读的习惯,每次出发前妻子都会给我买上几本喜欢的杂志让我在途中阅读,而她就坐在我的对面静静地看我,或者也拿上一本一起阅读。
出发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区前,授课的维和培训中心老师告诉我们,任务区的生活,除了执勤时的精彩外,会有大量的空余时间让人无法打发,建议我们多买点书、下载点电影借以消磨时间。但是到达任务区后才发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很骨感——时间根本不够用,复杂的战地环境也时刻让人无法有舒适的心态投入阅读。
刚进驻那会,整个防暴队面临着分驻三地(三个分队同时驻扎在蒙罗维亚、格林维尔和中转营)、搬迁营建、执勤驻守、备勤巡逻等任务,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除了吃饭外,连上个厕所的时间都得精打细算,等一天连续十多个小时连轴转的工作下来,躺在床上不到两分钟就能进入梦乡。所以别说看书,连跟家人说好的每周通话的时间都不能保证,临睡前只能通过微信留言的方式给女儿讲个小故事。有天晚上突然想起了当年父亲给我讲故事的时候,心里有点心酸,现在的我正如当年奔波忙碌的父亲,既要实现对儿女承诺过讲故事的誓言,又要应付疲惫不堪的身体,确实劳心劳力。只是我过得比他还不堪,至少讲故事时他能躺在我身边,而我却不能躺在女儿的身边。他的这种心境直到过了三十年我才能理解,希望女儿长大后也能理解吧!
等到安顿下来开始执勤,又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战地环境:利比里亚周边的国家接连发生针对联合国军警的袭击事件,让我们风声鹤唳,时刻不敢放松警惕;利比里亚大选即将开始,蒙罗维亚各方势力开始明争暗斗,平静的政治生态下暗潮涌动,动辄就有数千上万人的游行示威;武装长巡、联合巡逻、夜巡等勤务逐渐增多,而蒙罗维亚随着联利团的裁撤,犯罪率开始逐渐上升,直面战斗的几率大大增加;旱季的来临让整洁的营区成为周边毒蛇猛兽的天堂圣地,蟒蛇、绿曼巴、黑曼巴、带有病原体的鸟类,频频光顾营区,几乎每天都有发现……
其实新营区在建成后环境还是挺好的,尤其是“罗家岙”哨位,营区唯一一幢两层的小楼,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哨位的四周全通透,清凉的海风随意地轻拂过,头顶的三角形屋顶又恰如其分地遮挡了蒙罗维亚炙热的太阳;哨位的背后是“回”字形的四合院营区,前面是蔚蓝的大西洋,不管是烟雨朦胧中宁谧的港口,还是落日下鲜艳的晚霞,每时每刻都美景如画。倘若在哨位上能够手捧书本轻轻阅读,想必是最美好不过了!只是可惜,紧张、复杂多变的战地生活让我们时刻要保持着随时投入战斗的心态,即使风景美如画,亦不过是残留在梦境里的憧憬。
有人说在丽江的一寸阳光下阅读是最美好的遇见,我想说的是,倘若有一天战火远离这个饱受摧残的国家,能在蒙罗维亚和平天空下的三寸赤道阳光中阅读更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
作者简介:李小飞,籍贯广西平南,毕业于广西警察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7月入伍,现任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办公室主任,曾任中国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战斗队员。在《啄木鸟》、《中国作家》等各类媒体发表作品60万字,荣获首届边防文学奖一等奖,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苏莉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