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利比里亚维和的日子(二十六)
鱼镇的龙虾
鱼镇(Fish Town)的集市从味道上来说与国内的海产品市场并无二样,都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臭的海鲜味,但是格局却大有不同,国内的海鲜市场就是海鲜市场,渔民们从海里捕捞上岸后,直接把渔获物倒在篮子里,供各个中间商挑选,选好之后用泡沫箱加上冰块,再运输到酒店、饭店;鱼镇的市场更像是大杂烩,不仅有卖鱼的,还有卖野生动物的、卖水果的、卖衣服的,甚至还有卖汽油的——有的居民来买菜是骑着摩托车来的,顺便给车子加加油。
鱼镇的集市其实并不繁荣,开始只是几条普通的独木舟,从海里捕捞上来后,渔民就地卖海鲜(张雷拍摄)
慢慢地,开始出现了卖蔬菜、水果的小摊贩,这里很多蔬菜和水果超出了我的知识范畴,百度也很难搜索得到,所以一般不敢买来吃。
其实早先鱼镇并没有如此规模,仅仅只是卖鱼的。发现鱼镇是个偶然,那时我们进驻蒙罗维亚不久,到外面巡逻,一不小心看到鱼镇的码头上停着几条小船。本着熟悉环境的原则,我们驱车前往走访,正巧赶上了小船正在卸渔货,眼尖的我们看见了里面有很多大龙虾。
价钱非常便宜,而且淳朴的渔民不大会算账,常常是看着钱差不多了,就可以把整筐的鱼卖掉。(张雷拍摄)
反正是要走访,我们就跟渔民聊起天来,并顺便问了问这些鱼的价格。
这种鱼5美元一条。渔民指着筐里的鱼说。我定睛一看,差点没晕过去。他说的这种鱼是我们国内俗称的东海大黄鱼,看样子起码得有三、四斤重。要是在国内的饭店,价值可是好几千,没想到这里才5美元。
五六斤的纯天然野生大鱼,售价5美元,绝对的物有所值。看看我们的队员那眉开眼笑的表情。
那种贵点,7美元。渔民告诉我。我看了后也是气血上涌。那是石斑鱼,个头都很大。
那龙虾呢?我问。
龙虾?渔民哈哈大笑,如果你能把这筐鱼买了,我就送给你。如果你单独买的话,钱你随便给!
我本着中非友好、互惠互利的心态,果断掏出了身上的美元,数数,有17美元。我一股脑地全部塞给这位渔民,问,够不够?
够的,没问题!渔民微笑着把美元收进囊中,大方地把一大筐的龙虾抬到猛士越野车上。我心里暗喜,上车数了数,有28只!
这是第一次用17美元买的28个大龙虾,整整装了2大筐,让我们在维和任务区越少油水的肚子得到了极大滋润。
回去的当晚,我们执勤小队受到了全队英雄般的欢迎,每名队员的眼睛里,都洋溢着对龙虾的渴望。当时正是我们进驻维和任务区后最艰难的日子,天天吃着所谓“维和三宝”——洋葱、土豆、胡萝卜,没有绿色的蔬菜,肉也不多,饭菜量还不大,几乎每天都是饿着肚子入睡。好不容易淘来这么便宜的一大筐龙虾,足够大家打打牙祭了。
晚上就寝的时候,我破天荒地没刷牙,因为我想让蒜蓉龙虾的味道停驻得更久一点,甚至,如果可能的话,做梦再饱餐一顿。
从那天起,只要执勤路过鱼镇,我们的执勤小队都会跑去买些鱼和龙虾回来加餐。
来维和前,我所在的单位在浙江台州,从警至今一直都在这个单位,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已经与台州当地人无异。台州盛产海鲜,老家来的朋友每次到台州游玩,我都带他们去海鲜排挡大快朵颐。海鲜的吃法种类繁多,老台州人最喜欢的口味就是在水里放点盐和生姜,水烧开后直接把整筐的海鲜倒进去,稍微烧熟马上起锅,蘸点醋就可以吃了。这种吃法保持了海鲜最原始的鲜味。我在基层边防派出所的时候,经常会出海检查,在渔民朋友的船上,每次他们都会这样烧上一大锅,不需要饭菜,直接吃撑了躺船上数星星。
海鲜在台州可是价格不菲的,像前面所说的大黄鱼、石斑鱼,都是餐桌上的珍稀佳肴,普通家庭根本消费不起,究其原因,除了海鲜本身味道鲜美之外,大概与过度捕捞日渐稀少有关。
2013年我在浙江公安厅编写史志,翻阅了很多建国以来边防警察在海上执勤的老照片,那时候东海里的鱼一捞一大堆,像大黄鱼也是屡见不鲜的,价格低廉。后来捕捞的渔船越来越大,网眼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多,生产基地越来越密集,鱼就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了。从现在的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区回忆浙江的过往,历史是如此重合。利比里亚现在捕鱼的小船是很小的,大的能坐四五人,小的就是独木舟,只能在近海作业,出不了远海——尽管如此,丰富的大西洋资源已经够他们享用了,每次出海随便撒网,都是大网的鱼和龙虾。
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在利比里亚,物资极度匮乏,很多家庭连吃的都没有,为什么这些贫困的家庭没有想过从陆地向海洋发展,利用丰富的海鲜来填饱肚子呢?有一天我在执勤路上,经过一个烤鱼摊的时候,终于找到了答案。
就像我所说的台州人喜欢把海鲜在盐水里烧熟直接吃一样,利比里亚人吃海鲜只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放在火上烤着吃,一种是晒干后放在火上烤着吃。无论哪一种吃法,都有一种浓烈的腥味,我吃过一次,难受得几乎呕吐起来。我问烧烤摊的主人,为什么不在烤鱼的肚子里加点盐巴、葱花和生姜,外面上点料酒?或者把鱼做成红烧、清蒸、爆炒、烧汤。摊主听到后惊诧地对我说,你说得真好啊,中国警察,但是,你能解释下什么叫生姜、什么叫葱花吗?还有,料酒是什么?啤酒可以吗?
我突然醒悟过来,为什么利比里亚的百姓放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却要饿着肚子,那是因为外国人对于食材的理解,远远不如中国人丰富。就像在国外用餐,点来点去就是汉堡、炸鸡、披萨、蛋糕、烤肉,而国内随便一家路边的小餐馆都可以拿出几十样好菜来。还有就是食材和烹饪工具的严重匮乏。地大物博的中国,佐料有老酒、陈醋、蒜泥、生抽、味精、茴香、八角、桂皮、花椒……正是无数各式各样的佐料,支撑起了庞大复杂的中国饮食文化,加上种类繁多的烹饪工具,蒸、煮、红烧、爆炒、烧汤……记得有个地方有道名菜叫“一鱼八吃”,其实鱼的烹饪技术又何止八种?所以我们觉得利比里亚的人民不喜欢吃鱼是极大的浪费,而他们却觉得烤鱼远不如汉堡、木薯粉来得实在。
理解了中利饮食文化的差异,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在我们眼里如此贵重的海鲜,在他们眼里却是无比廉价,尤其是龙虾,这种数量繁多、皮壳坚硬的海鲜,不仅难烤熟,肉也没有其他鱼多,所以捕捞上来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吃。
鱼镇的发现让我们的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改善,隔三差五的大家会凑点钱买海鲜打牙祭,由于我们频繁来往,除了卖海鲜的外,慢慢地一部分本地人开始向我们兜售野生动物。最先是穿山甲,然后是蟒蛇、猴子、鹿、大老鼠等等。不知道在这个地方出售这些野生动物算不算犯法,我们是不会去买的,尤其是猴子,还是活的,看见我们会伸手向我们讨吃的。这么灵性的动物,怎么忍心去吃它?看见我们不想买,当地人很失望。于是他们又想出了其他的办法,比如向我们兜售饮料、手工艺品、特色民族衣服等等,这些物品倒是心血来潮时会买一些,准备回国的时候给亲戚朋友们当手信。慢慢地,开始形成了小规模的集市,吸引得附近村庄的人也来进行交易,集市的规模开始扩大了。
集市的扩大开阔了本地人的眼界,他们突然发现了潜藏的商机。每次我们来都是大量的扫货,于是卖给我们的鱼和龙虾开始提价:鱼提得比较慢,因为还有其他的本地人来买,不能在坑我们的同时把他们自己人也坑了;龙虾提价很快,差不多要提到2美元一个了。我们多次向他们抗议说龙虾卖贵了,他们却不以为然,还老是在抱怨我们来购买的次数太少。为了与他们讨价还价,我们采取了一些手段,比如长时间忍住食欲不来光顾,比如拿其他紧缺的生活用品与他们交换等等。每次都能让他们价钱便宜下来,但每次过后他们还是悄悄提高了价格,双方只能进行拉锯战,这让我们很累。
像大龙虾、大螃蟹这种带硬壳的海鲜,在国内可是美味佳肴,价值不菲。在利比里亚却非常不受待见,垃圾一样扔在海边。假如能多买一点鱼的话,它们就是赠送品了。后来我们买的次数多了后,价格开始慢慢地往上涨,但是与国内的价格比起来,还是“白菜价”。(张雷拍摄)
拉锯战的结束源自一次任务的延期。当天上午我们从鱼镇经过的时候,向几位渔民预定了一些鱼和龙虾,打算在执勤返回的途中顺便带回去加餐。没想到当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泥泞的道路让车子非常难行,浪费了不少时间。当我们经过鱼镇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大部分居民已经进入了梦乡,全镇一片漆黑——唯独卖鱼摊上还亮着点点灯火,在瓢泼大雨中风雨飘零、孤苦伶仃。我们的车子在卖鱼摊边上停了下来,几位渔民像看到救星似的围住我们,争先恐后向我们车上放鱼和龙虾。但是我们很犹豫,因为这个节点回去,大家伙都非常疲惫了,只想随便吃点饭菜睡觉,对于鱼和龙虾的美味失去了欲望。我们向几位渔民婉转地表达了意思,他们脸上喜悦的光芒慢慢黯淡下来。
中国警察,我们已经在这里等了你们一天了。一位年纪稍大的渔民拉着我的手说,眼里似乎有泪水在打转。要是你们不买的话,这些就当是我们送你们的吧。
为什么?我诧异地问。
明天就坏了,也没用了,不如送你们吃吧。老渔民诚恳地说完,转身招呼另外几位渔民离开。看着在猛士越野车的灯光中他们步履蹒跚的身影,我有点心酸。其实他们不坏,只是想多赚点钱而已。谁不是这样呢?况且价格还是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里。就凭着这么多天来他们实诚地向我们提供美味的海鲜,拯救了在维和战地缺油少水的肚子,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白辛苦一天!我追上去,掏出准备好的美元塞给他们,还有当天没有吃完的一些干粮——对他们来说,干粮的意义比美元要更大。
当然,这天回到营区后我们发现,鱼和龙虾要比以前多得多。正如老渔民所说,他们拿回家放着肯定要坏,利比里亚炎热的天气,他们家里又没有空调冰箱,海鲜都不能隔夜,所以他们把所有的海鲜一股脑地给了我们,数量远超以往价值。我们有冰箱,也乐得往里面塞海鲜。
也许是那天看到他们信守承诺地在暴雨中等候,在后来我们一直没有再跟他们讨价还价;也许是我们信守承诺地买走了渔货,让他们一天的等候没有白费,他们自此之后再也没有提价,每次购买还搭配着向我们多赠送一些鱼和龙虾。他们就像是大西洋的龙虾,狡猾的坚硬外壳下,其实有着一颗真诚柔软的心。
作者简介:李小飞,籍贯广西平南,毕业于广西警察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7月入伍,现任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办公室主任,曾任中国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战斗队员。在《啄木鸟》、《中国作家》等各类媒体发表作品60万字,荣获首届边防文学奖一等奖,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苏莉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