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利比里亚维和的日子(二十三)
绿色的希望
营区的西面是大西洋蔚蓝色的海水,一阵阵的浪花拍打在沙滩上,金黄色的细沙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如果撑把太阳伞,放个沙滩椅,边上再加上一杯冰镇的啤酒,那惬意的享受绝对不会比马尔代夫或者夏威夷差。队员们打趣说道。对于他们来说,阳光、沙滩、冰啤酒是在站岗时最憧憬的向往,虽然在如此紧张的维和环境下,这仅仅只是一个梦想。
但是却有一个人对这美丽的景色丝毫不放心上,每天他愁眉不展地在海边徘徊,心事重重;间或拾起一把沙子放在手里细细端详,似乎要从沙子中发现黄金一样。可惜大部分的时候,沙子都是从他手里慢慢滑过指缝,被略带咸味的海风惆怅地吹落了一地。
他是防暴队的后勤队员,郑班长。
出征利比里亚任务区前,郑班长听维和培训中心的老师说,维和任务区青菜奇缺,许多队员因为缺少叶绿素、维生素,导致了便秘、便血、水土不服等等各种症状。为此,郑班长特意从国内带来了许多蔬菜的种子。
进入任务区后,情况果然与老师讲的一样,很多队员从进驻开始就各种不适,根本的原因都在于没有绿色的蔬菜。联合国供应的食品从数量上来说应该是不错的,能吃饱;但质量就不敢恭维了,尤其瓜果蔬菜,只有传说中的维和三宝——土豆、洋葱、胡萝卜。
于是,迅速把蔬菜种植起来不仅成了他当前的主要工作,更担负着全体队员的希望,以至于每天队员们看他的眼神都泛动着希冀的光芒。
然而这并没有用!
没有用的不是他的技术,而是种子赖以存活的土壤。营区里的土地分为两种,一种是金黄色的细沙,一种是泛着暗红色泽的土壤。细沙肯定是种植不了的,那么这种暗红色的土壤呢?他认真仔细地研究。似乎可行?毕竟营区周边长满了杂草,能长草说明种子就有存活的几率。于是他先用箱子把种子培育出来。可是结果令他大失所望,这种暗红色的土壤能长出各种杂草,却培育不出任何蔬菜的种子。一个当地人告诉他,这种土壤富含铁矿,海边都是这种土壤,不适合种植。在经历了一个多月后,他终于放弃了。
虽然队员们没有说什么,这是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人力不可为,没有理由对郑班长指责什么,但是他却过不了自己心里那道坎,压力与日俱增。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了一点希望的曙光。有一次巡逻的队员回营区后,嘟囔着任务区的道路简直不是人走的,一下雨都泥泞不堪,鞋子上沾满了泥巴,回来要倒腾半天才能清理掉泥巴。听到队员的抱怨,他心里忽然一动。他走上去,把队员清理出来的泥巴放在手里认真地搓揉着,甚至放到了鼻子上闻。
郑班长,别放太近!队员提醒道,泥巴很脏,说不定还有屎!
他充耳不闻。一种喜悦从心底里慢慢升起,刚开始是一小点,类似于打火石擦着时的火花。很快,火花开始燃烧起来,直至熊熊的大火填充了他的胸膛,似乎要破腔而出。
对于打小从农村长大的他来说,这种泥土的味道他太熟悉不过了!这是一种大地自然的芳香,腥、咸,苦涩中略带一丝甜美;这是种子的母体,他能听到泥巴里种子们破裂的声音,一颗颗绿色的豆芽在清晨雨露中破土而出,迎着朝阳茁壮成长。
这些泥巴在哪里能找到?他问队员。
在蒙罗维亚市郊的原始森林里,多得是!队员回答。
可以带回来吗?他又问。
只要郑班长需要,多少都不是问题!队员笑着说。
他感到欣喜已经迸发出来了,他需要的就是这种土壤。
于是,每次出勤,他会在车上放几个麻袋,队员们在执勤休息的间隙,把麻袋填满带回来。每次都是一点点。但是积少成多之后,居然在不长的时间里,愣是让他整出了规模不小的两块菜园。
土壤的问题解决了,种子在他渴望的目光中慢慢地从土中探出了头。
那段时间是他最幸福的时刻,也是他最揪心的时间。柔弱的种子在发芽后遇到了两个困难,一个是利比里亚雨季的狂风暴雨,轻易就可以把种子刮倒;一个是营区数以千计的小鸟,与队员们一样,同样对绿色有一种天然的渴望,只要有机会,就从四面八方飞过来吃掉。他当然不能让心血白费,于是在晴朗的白天,他一盘一盘地把菜苗拿出去晒太阳,下雨了又把他搬回宿舍;每天拿着弹弓,看见小鸟飞过来抬手就射——可惜弹弓远不如他射击的水平,几乎打不到,只是起了一个吓唬的作用;晚上把菜苗拿回寝室后,小小的集装箱板房就像一个温室一样,他和队友们就躺在一片绿色的希望中进入梦乡。
菜苗在他的悉心呵护下成长起来了,接下来是要从培育盘移植到菜地中。
就在他长出一口气,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一个困难再次难倒了他。第一批的菜苗长大后一直营养不良,青菜稀稀疏疏的,黄瓜茄子要么只开花不结果,要么结的果实又瘦又小。他知道,这是只有土壤没有肥料的原因。可是在物资极度匮乏的任务区,肥料到哪里去找?
他仍然每天生活在焦虑中。
他打电话回家问家人,如果在老家没有肥料怎么种植庄稼?
不是有粪坑吗?大粪可以啊!老父亲漫不经心地说。
也对啊!他恍然大悟。
于是,他自己动手制作了3个尿桶放在厕所里,一点一滴地收集肥料。于是,每天上午和晚上,队员们都能看到一个肩挑着尿桶,在厕所与菜棚之间来回奔走的身影,不管是雨季的倾盆大雨,还是旱季的炎炎烈日,忍受着刺鼻的恶臭,只是为了能让这绿色的希望成长起来。
在维和的第二百天,队员们终于在餐桌上看到了久违的蔬菜,尽管每人只有几筷子。但是,那根根嫩绿的叶子,带给队员的不仅是希望,更是一种力量!
而他,却一直舍不得伸出筷子,只是在喧闹的餐厅中静静地微笑。
队员们在搭建蔬菜大棚
队员们在焊接蔬菜大棚的架子
队员们在蔬菜大棚里平整菜地
用积攒下来的泥土培育出的秧苗
为了给蔬菜施点肥,队员自制了肥料桶放在厕所,就这么一点一滴地攒起来。
在肥料的灌溉下,菜苗开始茁壮成长起来,给我们带来了绿色的希望。
队员们在小心翼翼地给每一颗菜苗搭架子,绑好,利于生长。
接触的第一根黄瓜,拍照留念。
终于到了可以采摘的季节,这些蔬菜看起来蛮多的,但是分到每个队员饭盆里,只有寥寥几筷子。
首次看到绿色的蔬菜,队员们喜笑颜开,情不自禁把蔬菜抱起来,恨不得直接吃到嘴里。
(图片提供/李小飞)
作者简介:李小飞,籍贯广西平南,毕业于广西警察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7月入伍,现任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办公室主任,曾任中国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战斗队员。在《啄木鸟》、《中国作家》等各类媒体发表作品60万字,荣获首届边防文学奖一等奖,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苏莉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