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利比里亚维和的日子(二十)
非洲雨都长征记
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区绝对是非洲国家中的一个“奇葩”,在非洲这个连年干旱的地方,它被称为“非洲雨都”。这里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在维和任务区的雨季来临时,我们接到了第一次长巡的任务。这次去的地方比较远,是巴波卢州(Gbarpolu)的博普鲁市(Bopolu)。从任务书上看,需要提前一天到达博普鲁市,晚上进行武装巡逻,然后第二天执行联利团高级官员到该市视察的警卫任务。由于是首次执行长巡任务,大家非常兴奋,准备得也非常充分。但是,没想到这次看似一马平川、一帆风顺的“长征之行”,一路上却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各种剧情、各种反转,情节之精彩,直可媲美好莱坞大片。
时间:8时 地点:蒙罗维亚自由港中国防暴队营区大门
登车之前,我们认真地对携带的武器、装备、物资又重新检查了一遍。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反复检查了,但是在维和任务区,我觉得不管检查多少次,心里都底气不足。因为一旦出了营区执勤巡逻,所有的一切除了手头的物资,没有任何的补给支撑。尤其是这次长巡,要穿越几百公里的原始森林,如果发生意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能靠天吃饭,只能靠自己的细心与储备来应对。
车子驶出蒙罗维亚后,逐渐变得偏僻。但是路上的居民看到喷有中国字样的猛士越野车都非常尊敬,小孩子们普遍都有向我们行礼。
车子已经在营区门口等着我们,一同等着我们的,还有未出勤的所有队领导和队员。这是防暴队的一种习惯:执勤前列队送行,完成后列队欢迎。在维和任务区,一次执行勤务就是一场战斗,谁都说不上会发生什么意外,也许一次不经意的送别,就是永别。就像昨天,在距离营区不远的蒙罗维亚市中心,发生了一起十多人的武装分子与警察枪战的事件,听说有1名武装分子被当场击毙。所以每次踏出营门的时候,挥手告别队里的兄弟,大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心情。
时间:10时 地点:蒙特赛拉多州新克鲁镇集市
这次出行看来注定不会太平,车子开出后没多长时间,就被困在新克鲁镇了,一溜车排在我们前面,开始我们以为是发生了交通事故导致堵车,下车一打听,原来是前面有示威人群在集会。由于人数比较多,所以导致交通不畅。利比里亚这个国家虽然不算富裕,但首都毕竟是首都,蒙罗维亚的车子还是非常多的;基础道路设施也不好,街道比较窄,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堵车的现象到处都有。现在是上午上班的高峰期,所以容易堵车。
路边随处可见“可疑人员”,手里拿的不知道是枪支还是刀具,我们判断应该是前反政府武装人员,所以一路上气氛非常紧张。要是车子在这个时候发生故障,那马上就要进入战斗状态了。
在车上干巴巴地等了一个多小时,车子前进的速度像蜗牛一样慢慢蠕动。根据指挥中心传来的消息,今天的示威活动是总统大选前的造势,算是和平示威。明年是这个国家的总统大选,各方势力都在明里暗中互相角力,示威游行活动三天两头都有。唯一的一点好是战乱重建后的人民非常渴望和平,所以总体来说游行示威活动虽然多,但相对来说比较有秩序,失控的场面不多。像今天这种游行,参加的人们都是载歌载舞的,欢乐无比,不像是国内游行紧张的气氛,倒像是去参加狂欢节的盛会。就是人数有点多,目测大约有好几千,看来车子要通过还得等上一些时间。
时间:12时 地点:本桥镇三岔路口
好不容易通过游行的人群,在本桥镇的三岔路口上我们犯了难。首次长巡,博普鲁市对我们来说完全陌生,从地图上看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从土曼博格州绕一圈到达博普鲁市,这条路的优点是有一半路况比较好,类似于国内乡村的石子路,缺点是要绕一大圈,路途比预计的要多约三分之一;另外一条可以直线到达博普鲁市,途径卡萨镇、苏摩镇、博加镇和麦卡镇,路途较短,但路况奇差,在我有限的词汇里,国内已经没有可以拿来比喻的道路了。
在本桥镇三岔路口,我们决定绕圈过去目的地。在维和任务区,只有靠地图来进行方向识别。
反复权衡之后,我们决定选择从土曼博格州绕圈前进。虽然这条路远了一点,但考虑到目前是雨季,另外一条路肯定泥泞不堪,危险性相对较大。反正今天时间充裕,沿途还可以看看不同州之间的风景和民俗。指挥员用车载电台向指挥中心报告行进路线并得到准许回复后,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路了。
时间:20时 地点:巴波卢州博普鲁市大街
一路上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沿途的风景让我们大开眼界。时间过得飞快,下午18点左右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博普鲁市。晚餐吃的是随身携带的联合国应急食品,这种单兵食品里面有意面、面包、饼干、巧克力、燕麦片,还有可可、茶、糖、咖啡等饮料。按照联利团的要求,每月有两天的时间我们都要吃应急食品。刚到任务区的时候吃起来挺有味道的,一旦吃多了就感到索然无味,只不过在维和任务区,食物的标准不是以美味来衡量,而是以填饱肚子为唯一标准。前不久看过一本书《三体》,里面有个关于宇宙的定律比较有意思,第一条就是“生存是文明发展的基础”,非常符合我们现在的情况。
到达博普鲁市后,我们马上深入当地村庄,了解治安形势,打算为次日的要人警卫做好功课。
匆匆填饱肚子后,我们开始巡逻。第一次出现在居民的眼里,他们比较茫然。也许对于他们来说,习惯了尼泊尔防暴队(我们进驻前这片区域属于尼泊尔防暴队)的巡逻,当看到我们威武的越野车和军姿严整的队伍,他们的眼神很复杂,有畏惧、有羡慕、有疑惑,各种交织。这种心情我能深刻理解,就像小时候在家里看见警察叔叔一样。后来知道我们来自中国,他们很快就与我们热络起来。中国在这里的影响力很大,在他们印象中,中国象征着友好与和平。巡逻的后期,很多小孩子甚至主动给我们当起了向导,满嘴叽里呱啦的非洲口音英语,像一群麻雀吵得耳朵起茧。但是我的心里很享受,甚至有点小温暖、小感动。
时间:22时 地点:博普鲁市废弃营区
巡逻结束后,根据预定的计划在尼日利亚防暴队废弃营区住宿。当我们赶到营区的时候,着实被眼前的荒凉惊呆了:整个营区杂草丛生、蛇鼠满地、蟑螂横行,这些小东西看见我们过来也不知道回避一下,都纷纷探头探脑打量我们。车子开进营区后看了看集装箱板房,心更是拔凉拔凉的:没水没电不说,坐在地上能看天(屋顶到处漏光)、低头能见老鼠洞,如果再来点手电筒的幽暗灯光,活生生就是一座鬼屋。为了安全,我们断然放弃了在集装箱板房内支起行军床就寝的想法,回到猛士越野车上凑合着睡一晚吧。
晚上在博普鲁市大街上进行武装巡逻。一进入夜晚,博普鲁市到处漆黑。仅有几个小酒吧和杂货店有点灯光。
车上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为了节约油料,空调开了一会就关了。刚开始有点凉爽,后来就开始热起来,还是雨季时的那种闷热——全身冒汗、掌心发热、太阳穴上的青筋隐隐作痛,有一种似睡非睡、胸闷欲吐的感觉。
我睡不着,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往外面看去,一片漆黑,无边的黑。偏僻的博普鲁市与首都晚上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在蒙罗维亚自由港,那是灯火通明彻夜不休;这里为了节约资源,天一黑就把电停了;况且地处偏僻,除了一些杂货铺和小酒吧,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居民们都早早上床睡觉。天上的云层越来越厚,在积攒着力量,今天老天爷给面子,白天不下雨,让我们一路顺利到达,现在看来,这雨可能晚上就要下,而且肯定不会小。在云层逐渐变厚时,闪电开始出现了,一道道的光掠过夜空,黑沉沉的乌云显得更加压抑,光照下的营区显得鬼影重重,危机四伏。我转头看看车内,队员们都紧紧握住枪支,脸上是一种紧张而凝重的表情,没人睡觉。
当豆大的雨点像冰雹一样砸下来的时候,整个世界仿佛进入了怒吼的大海,我们的越野车就像在惊涛骇浪中的泰坦尼克号,在风雨中飘摇。不过挺好,起码这种天气不会有外敌靠近,心里压力稍微轻松了点,眼开始犯困,在留下一名哨兵后,我们逐渐合上了疲惫的双眼。
时间:次日8时 地点:博普鲁市直升机停降点
第二天闹钟响起,我们从迷迷糊糊中醒过来,匆匆吃了点应急食品,在暴雨中驱车前往博普鲁市直升机停降点。按照方案计划,联利团的官员应该搭乘直升飞机从蒙罗维亚停降这里。但是当我们赶到指定地点时,却接连收到一条好消息,一条坏消息。好消息是由于雨大,联利团的直升飞机不能起飞降落,警卫任务取消——意味着我们可以返回营区了;坏消息是博普鲁市至土曼博格州唯一一条大桥被洪水冲垮,想原路返回看来是不可能了,只能走直线到达的路,这条路风险实在太大,我们一点把握都没有。但这是回去的唯一道路,不管风险多大,已经没有选择。
回来的路上到处都是这种烂泥路,车子非常容易陷进去。
时间:次日12时 地点:麦卡镇至博加镇某处原始丛林
从进入这片原始森林开始,坏兆头接踵而至。先是通信完全中断。我们手机使用的是利比里亚本地的4G卡,在蒙罗维亚信号还算不错,但昨天从离开蒙罗维亚后信号开始时断时续,今天一进入原始森林就信号全无;手持电台也没用,距离过远波段达不到;海事卫星电话由于暴雨极端天气的关系,从开始的信号断断续续到现在也“歇业”了。我们完全断绝了与外界的任何联系。
这片原始森林树木不算太高,但面积很大,地上泥潭挺多,有点类似于沼泽地,车辆每走一米都提心吊胆的,总是害怕掉到坑里——可惜的是担心终于还是变成了现实,在某处泥潭里,车子打滑了,怎么开都上不去。我们穿上雨衣下车查看情况,这段路的泥很深,脚踩下去几乎没到膝盖以上。这种原始森林可怕的地方在于不仅处处有泥潭,野生动物也多,绿曼巴、蟒蛇、竹叶青、蝮蛇等蛇类不少,鳄鱼、豹子、猩猩等大型攻击性动物也时常有所耳闻。下车后我们迅速组成防御队形,四下散开清理出一块安全区域,留下警卫后都集中过来推车。车子看似很威风,其实很笨重,我们在暴雨中咬牙切齿地用尽了吃奶的劲,才勉强把车子推上来。一道闪电劈到森林的某个地方,似乎能听到树木崩塌的声音;大雨冲垮了穿山甲的家,它们大摇大摆从我们车子前面走过,迁徙到别的地方;一条约一米长的绿曼巴挂在树上,冷冷地看着我们,嘴里血红的信子告诉我们不要惹怒它……我们满身满脸的泥巴,在暴雨中看着这条似乎没有尽头的路,眼睛里充满了惊恐与绝望。
结果还是陷进去了。不得已只能全体人员下车推车,好不容易把车子解救出来,我们身上全部都沾满了泥巴。
时间:次日15时 地点:苏摩镇郊区
那片平时本来至多半小时路途的原始森林消耗了我们整整三个小时的时间!当看到道路尽头出现稀疏树木的时候,我们紧张的心终于稍微放下了一些。然而新的麻烦出现了——发动机在暴雨浇铸下,终于不堪重负,熄火了。这真是要了老命!
苏摩镇郊区,车子熄火了,尽管满地都是泥浆,驾驶员也没有办法,只能钻进车底修理。
信号还是不通,不能指望大本营派车过来救援,只能冒雨下车进行修理。可惜这次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发动机修理了老半天,它仍然“我自岿然不动”。没办法,当机立断拖着走。为了减轻故障车的重量,我们都挤到了前面的车子上,心里还在默默祈祷,前面这辆可真别再坏了……
车子实在没办法修理,最后只能准备拖着走。
时间:次日18时 地点:卡萨镇危桥
这次遇到的是个大麻烦!前面所有遇到过的麻烦加起来都不如现在的处境麻烦——这条通道路上唯一的桥看起来是个危桥!
雨仍然在下,似乎没有半点停下来的迹象。我们下车看了一下,桥不长,很古老,上面能依稀看到“和平桥”三个中文大字,应该是中国援建的桥梁。桥下是汹涌澎湃的洪水,波浪不时漫过小桥。我们心里默默测量了一下,车子似乎在可以通过与不能通过之间,不能绝对肯定。
正巧这时候过来了一辆摩托车,车上是一名本地的黑人。看见我们,黑人很兴奋,一边嘟囔着中利友好一边朝我们伸大拇指。车子走了一天,终于看到了一名活人,我们连忙把他拦下来,向他了解这座桥的情况。
“没问题,没问题!”这名黑人兴高采烈地嘟囔着,“中国人建造的东西结实得很,我每天从这里经过,一点都没问题!”我心里暗自恼怒着,你骑辆摩托车当然没问题,现在我们可是负重量大的猛士越野车啊!是现实版的“小马过河”。不管如何,从黑人口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事实,这桥质量不错,值得一试。
于是我们迅速制定了通行计划:把车上能拆卸下来的物资全部拆下来搬到对面,然后还能行驶的车辆先通过,后面留下几名队员把故障车推着过。看似完美的计划,过程中还是出了一点小意外:当我们推着故障车通过的时候,一阵急浪打过来,桥轻微地晃了一下。我无法用言语描绘当时的心情,只知道脑子突然一下子断片了,几秒钟后才开始有了画面感。桥断了吗?我们和车子掉到洪水里了吗?是不是还活着?等清醒过来,大家发一声喊,用尽了洪荒之力把车子比平时快了无数倍的速度推过了桥,才面条一般瘫软在地上。
时间:次日23时40分 地点:蒙罗维亚自由港营区大门
当蒙罗维亚自由港的灯光在车子前面闪烁的时候,大家用手擦擦脸上流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也许是泪水。到家了。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想念营区里的集装箱板房。在进入蒙罗维亚地区后,通信终于恢复,我们第一时间与大本营取得联系,那边听到我们的声音后一阵欢呼。我知道他们其实已经等得很焦急了,毕竟失去通联整整十个小时,谁能担保没有意外?只要超过了回营的时间,一定是产生了意外!有多大?危险程度多高?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获取,只有靠等!然而终于还是等到了我们的信息。
车子缓缓驶入营区的时候,本来站得整齐的迎接队伍一下子散了形,大家欢呼着扑向车子,把我们硬拉出来拥抱在一起……
(图片提供/李小飞)
作者简介:李小飞,籍贯广西平南,毕业于广西警察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7月入伍,现任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办公室主任,曾任中国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战斗队员。在《啄木鸟》、《中国作家》等各类媒体发表作品60万字,荣获首届边防文学奖一等奖,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苏莉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