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诗歌

《聊聊赋》作者:骆浩

来源: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作者:

                 《关于赋》

    记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赋”这一古老的文体,以及《秦·赋》所承载的一些东西。
    骆浩:好的,我就先简略的谈谈我对赋这种文体的认识。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是地地道道的国粹,最早发源于先秦。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文化氛围浓郁,思想比较自由独立,所以出现了许多汉赋的大家。最早是屈原,他的作品严格的说不是赋,但是后来有的人划分到赋里了,随后还有荀况和他的学生宋玉等,他们论文写的好,有纵横家的风范,赋也写的很不错。
骆浩写瓦 楼兰残纸.jpg
骆浩写瓦   楼兰残纸
    赋从先秦发源后,到了西汉就相当昌盛了,汉代是一个文化整合的时代,汉赋就是这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的文体。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称汉赋的四大家。当时的赋大部分与政治相联系。汉朝是一个很雄强、很有张力的朝代,随着版图不断扩张,统治者特别重视文化对国家功绩的宣扬,于是宣扬国力的汉大赋应运而生,而且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所以赋就有了展示的平台,流传了下来。这个时期的赋主要是以铺陈、讴歌时代繁荣为主,里面不乏才情,表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等各方面的盛况,很有气势,这就是所谓的汉大赋。
骆浩写瓦 秦王扫六合.jpg
骆浩写瓦   秦王扫六合
    到东汉,出现了散体大赋,散体大赋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祢衡等,他们也写一些抒情小文,出现了展示个人情怀的小赋;到了南北朝,这个时代穿的衣服都是很宽敞简约的,很放松、很自由,是一个很张扬个性的时代,书法面目各异,可以用异彩纷呈来形容,主要是碑体、墓志、摩崖,造像等时刻作品,很有创造力。在这样的时代出现的文章才情弥漫,使文章的政治性弱化了,文人们很少写政治性的东西,而是写自己的情怀,写自己的自由状态,那个时代的艺术较接近于天然,接近于老庄清远无为的意境,出现了四、六字的骈体赋,已经接近于后来的散文,比较注重韵律,也有些论文已经接近于文章,特别是接近于散文,有名的像王粲的《登楼赋》文若春华,诗若泉涌,情调悲凉豪壮。《洛神赋》把洛神写的非常唯美,陶渊明的《闲情赋》,讴歌山水都是很唯美,很天然的那种,我认为我的赋接近于这个时代,谢灵运、陶渊明的风格是我十分喜欢的,因为它最接近天然,最接近自然,又有许多天才的东西、灵性的东西在里面。在《秦·赋》里收录的《2008戊子清明公祭黄帝祭文》类似雄浑的汉大赋,就是要把祖国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和谐发展,鼎显出来,写出中华子孙的骄傲与自信,这就要用汉大赋的形式。写山水、讴歌个人情怀的赋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西很值得借鉴。
骆浩写瓦桃花源记.jpg
骆浩写瓦  桃花源记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时代,出现了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很有名的诗人,其实那个时代并不缺乏赋,唐赋把汉赋继承并发展,有了像律赋,接近于律诗、古风一类,但很自由的,还出现了文赋。有人说唐朝没有赋,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唐朝的诗很突出,掩盖了唐朝的赋,赋在这个时代也是很辉煌的,如果说唐朝哪个诗人没写过赋,就不会列到名家里,凡是唐朝的名家都写过赋,这是检验诗人的一个标志,另外,唐朝的科举制度要求考生现场写赋,作为一个必考科目,宋朝也沿用了这个制度,有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不过宋朝已经出现了自己的套路,就是宋词,宋词成为了一个主流宋朝崇尚礼学,所以赋相对少一些。
骆浩写瓦沁园春 雪.jpg
骆浩写瓦  沁园春  雪
    到元朝的时候,因为元朝的统治时间比较短,对文化、词赋不加重视,总体上来说在赋体文学领域没什么大的建树。较有成就的只有王若虚、元好问等人;明朝提倡孔孟之道,推行八股,对赋就不太重视,八股文以《大学》、《中庸》、《诗经》等作为命题来考试,赋在这个时期被削弱了,已经到了可以被忽略的地步。清朝当然是以小说为主要文体,清朝也有赋,从康熙开始赋又作为考试的必考科目,康熙认为不写赋不能担任国家的栋梁,但总体上赋是在这个时期已经不昌盛了。
骆浩国画小品1.jpg
骆浩国画小品
    再说一下汉赋的分类,从内容上分为叙事赋,抒情赋、咏物赋、说理赋;从语言结构上分为散体赋、骚体赋,四六骈文,骚体实际上就是以六言为主的,带“兮”字的赋;散体赋是汉赋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有韵文和散文,韵文部分,四六言句式相间,四言句式来自《诗经》,六言句式来自《离骚》。散体赋的题材很多,有山水,有讴歌政治的,词性对仗,注意押韵,但对韵律要求不太严格,这样为创作者自由发挥才情创造了空间,唐朝的律赋除了前后句式的对仗,还有平仄的要求,导致了对赋的要求也比较严。
骆浩国画小品2.jpg
骆浩国画小品
                《关于写赋》
    记者:在如今这个文化快餐的社会里,有一个如此年轻的人专注于写赋,让大家都感觉到一种惊喜,甚至有人会不解,骆浩你为什么会选择并痴迷于“赋”这种题材? 
    骆浩:我写赋就是因为爱,喜欢这种形式,或许有天性的一些东西。赋与唐诗相比较而言,唐诗很唯美浪漫,但在气势方面来说赋表现张力更强一些,我指的是从字数、篇幅所形成的思想冲击力来说,赋体的文章更具有巍山般雄浑的震撼力,表现对象时更加淋漓豁通。其次我喜欢赋和我的性格有关,我喜欢自由逍遥,喜欢博大无为的境界。我的书法写魏碑比较多,当你进入山间,切身体味历经千载、斑驳开张的摩崖石刻时,那种天人合一的博大意境,着实叫人心灵震撼。那些摩崖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天地融为一体,顿使人产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感,这很像赋给我的感觉,所以我就喜欢赋这种文体,很喜欢赋的意境美、气势美和文字错落的美,那种错落的美犹如冷兵器中长枪与匕首交错而出,乐器中丝弦与钟鼓的和鸣,还有就是赋对韵脚等要求不是很严格,相对自由一些,能够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情怀。
    还有一个原因是源于我对儒释道的了解,特别喜欢“道”,像庄子的《逍遥游》,我喜欢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道家认为,心灵在放松的时候,在虚寂的状态中最容易引发原创性的思维,而进入放松空灵的境界,产生灵感。我在写赋的时候,怎么布局?第一句话写什么?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就是在一个很静的空间,甚至是半夜,白天也可以,外界没有打扰,手机是关机的,空间是不受任何人打扰的,在对要写的对象一些基础性的东西都了解之后,然后全部抛弃,就像《文心雕龙》里说的“寂然凝虑”的那种很静、很自然的状态下写出来的。进入这种状态后,创作的意象很自然就出来了,不是故事式的布局,是一种未成形的意象,然后就是慢慢的踱步、体味,整个构架就出来了,至于说用哪个词就是后话了,整个文章的雏形就这样出来了,整个过程好像是下意识的,接近于天地自然的状态而出现的东西。在写《秦·赋》时,有的地方没有去过,凭一些资料,例如我写的《大河赋》就是这样。写的时候感觉自己在宇宙极高的空间俯视黄河,它的气势,唯美的画面就在脑海里由远及近的产生了,它整个的节奏,春、夏、秋、冬,唯美意象的产生都是很自然的就出来了,有好多文章都是这样。
    关于灵感。我对唐玄奘法师非常崇敬,是因为他为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的那种坚贞信念,历经17年从长安到印度拜取真经,对自己心中的事业的那种执着精神,使我很崇拜他。在写《大慈恩寺记》的时候,我先后到慈恩寺去过两回,诚心诚意的,在写《大慈恩寺记》的时候,以古典游记的形式进行场景介绍,按散文的形式记叙,但到最后总结玄奘生命功德的时候,“一心启十力”,这是我不知道的,这个当时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是进入那种接通宇宙信息状态下自然产生的句子,“十力”和“一心”我真不知道是什么,先写出来,然后查一些佛教典籍、佛偈,确有“十力”,“一心”这两个名词,是佛具有的十种力量(略),和安定修行的禅心。我觉得这是一种感应,以前不知道,写的时候也不知道,最后才知道,这可能是一种灵感,进入这种状态是很玄妙的。
骆浩国画小品3.jpg
骆浩国画小品
    在写像写建筑类的《阿房宫赋》、《钟楼赋》、《鼓楼赋》等,写的时候,因为现在建筑中古代的木料名词已经消失不用了,这些木料的名称在写作的时候自然出现,这块的材质你感觉是什么,在字典里一查就是“适用于建筑木料的”,《秦·赋》里涉及的几十种木料是我以前不知道、不了解的,有的字甚至很生僻,但在用的时候自然的就出现了。我觉得艺术是相通的,写赋和书法绘画都是相通的。我写赋的时候不是在一种常态,我感觉我有许多文章不是在常态下产生的,是一种接近天人合一的自然状态产生的,这种状态很难体会,有些创作客体我一无所知,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但写出来是被认可了,像《古琴赋》,著名画家江文湛先生的古琴老师看后说:“从这篇赋里看到你对琴的了解程度是很深刻的,按说你应该是弹琴的高手。”实际上我不会弹琴。
    还有就是在写《大明宫赋》的时候,因为只剩下遗址,所以必须穿越时空,回到盛唐,去看一下当时的大明宫到底是如何的辉煌富丽,光彩照人。这就是要用意念把那个时代大明宫原貌恢复重构,再加以描述。展示出它的灿烂,天下一呼朝至尊及夜宴群臣的盛况。这很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的写作状态。这种状态,我想可能是孟子的“不学而能”、“不虑而至”的状态。
 
    骆浩又名骆儒浩,字无极,1978年6月生于陕西长安。倾心诗赋研究与创作,作品《戊子(200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祭文》获戊子(200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祭文全球征稿二等奖;作品《大河赋》(汉赋)获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走进北京2008华夏散文之旅”文学大赛特等奖。出版专著《秦赋》(线装书局)、《骆浩文赋•名家书萃》(上海文化出版社)等,被国家图书馆、香港大学收藏。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学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法研究生。现为全国公安文联诗词分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书刻委员会委员。
 
    此文经作者本人授权本网站,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