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暖心井”
初夏时节,位于新疆巴音布鲁克镇西南40余公里的高海拔草原上,一股清澈的甘泉从井管中喷涌而出。这是和静县公安局驻古尔温吐勒尕村“访惠聚”工作队在雪域高原上连续奋战了18天,为当地牧民办的又一件实事,至此,彻底解决了当地牧民四季的饮水难题结。
饮水安全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是脱贫攻坚中“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2018年2月,新疆巴州和静县公安局“访惠聚”工作队进驻古尔温吐勒尕村后,入村民警在村里修路、架桥、拉电、装宽带、修建药浴池、发展育肥养殖,与当地牧民共商致富。
今年年初,工作队又将牧民的饮水问题纳入到了待办事项中,结合实际环境和情况,详细制定了工作方案计划,将解决当地牧民四季饮水问题作为重点工作。
和静县额勒再特乌鲁乡古尔温吐勒尕村自然条件艰苦,绝大数牧民以游牧为主,这里的牧民平时要赶着牛羊四季转场,居住地也随着转场而不停移动。
春草场,在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西南60余公里的天山深处,海拔3200多米、距离县城270公里,牧民们吃水和牧畜饮水全靠当地的一眼泉水;夏秋草场,距离春草场50余公里、牧民们祖祖辈辈在山上雪水融化汇成的河流依水而居,牧民吃水、牛羊群饮水,全都依靠这条河流;天气转冷,返回冬草场(俗称“冬窝子”)的牧民,他们会凿开河面上的冰,待融化后使用。
这个村里的牧民世世代代人畜共饮一个水源。这样,水源极易被带菌、带虫卵的牲畜或牲畜粪便污染。
针对大西沟(冬季草场)牧民居住相对集中,工作队从该村村委会院子的井中取水,根据井的位置进行接管埋线,安装水泵,设立集中取水点,解决牧民饮水困难;转场到春草场后,为防止饮水污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万余元对泉眼围栏,修建了约24米长的栅栏,牧民们在围栏内取水,牲畜在栏外饮水,将牧民用水和牲畜饮水隔离开来,保证牧民饮水安全。
古尔温吐勒尕村的牧民一年有四次转场,和静县公安局驻古尔温吐勒尕村“访恵聚”工作队的办公地随着牧民的转场而迁移。
忙完冬窝子的集中供水点后。三月底,工作队便带领着牧民们要在开都河里的冰融化前,跋涉近200多公里,驱赶着牛羊从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大西沟(冬季草场)出发,途中经过冰面、积雪地等辗转270多公里转移到春季草场。
此时山下天气已转暖,工作队队员早已脱去羽绒服,换上了春装。到了山上,当地气温在零下20度,到处冰雪覆盖,气候不稳定,有时出现风交雪等恶劣天气,他们又重新换上了厚厚的冬装,穿上了棉鞋。
针对最难解决的夏秋草场的饮水困难,工作队在牧民未转场到夏秋草场之前,就提前开始谋划打井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风雪交加的寒冷天气后,五月初,工作队队长道尔吉带领工作队队员专程回到趟县城,请来钻井队,联系了一辆八平柴拉着打井机械设备行驶在泥泞难走的牧道上。当晚20时,在过一条10米宽的河道时,陷进了淤泥中,道尔吉立即联系距离事发地20多公里的巴音铜矿的一辆铲车,经过一整夜的救援,才顺利到达目的地。
经短暂的休整后,道尔吉带着打井队深入草场勘踏,一起探讨研究施工地点的地质构造和可开采利用的条件。
考虑到牧民拉水,不能距离居住地太远,道尔吉走遍了方圆10公里的草地,先后打了两口井,深挖了二十多米,均未出水。第三次选址后,经过十多天的施工,第三口井于5月20日出水。
为方便牧民取水,工作队在井四周加设围栏,安装了发电机和大储水桶,解决了当地80户牧民和5万多头牲畜的饮水难题,彻底解决了当地牧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吃河坝水、饮用雪水的历史。
作者简介: 刘英,现供职于新疆巴州和静县公安局。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