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合力,宣讲到位,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就是帮他们安享晚年
现实生活中,老年群体正成为骗子设置陷阱的重点对象,老年人因理财等上当受骗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除了骗子的狡诈,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无论是身体“老当益壮”还是精神上“志在千里”,老年人都不能摆脱自然规律,行动力和判断力都不复当年之勇。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与整个社会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对新知识、新信息获取不够,对新型诈骗手段认识不足。
所以,与其说是骗子抓住了老年人贪图小便宜的逐利动机,不如说无法识破各种骗术才是老年人最大的软肋。如何才能帮老人把钱袋子捂紧?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针对老年人行骗的犯罪分子的违法成本,虽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却也不是治本之策。
针对老年人骗局的“七寸”何在?翻阅诸多类似案件,不难发现,骗子常把行骗主阵地放在小区里、大街上、超市门口等老年人聚集的地方,摆上道具、拉上横幅、散发传单,一口一个大爷大妈的招揽。
而这些地方往往都有社区街道工作人员、民警、城管队员巡查巡逻,有物业工作人员、保安全天值守。应该调动起各方力量,对有类似嫌疑的推广活动早发现、早报警、早处置,从源头上打压其活动空间。同时,尽量帮助老年人们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不再与社会脱节。
民政部、中国银保监会、市场监管总局专门发布四项风险提示,揭露涉老诈骗四大套路,推动老年人防诈骗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一、高额返利无法实现。所谓“返利”其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潜在风险很大。专家指出,“高回报”往往就是高风险的信号。
二、资金安全无法保障。“会员卡”“预付卡”等形式的预付资金由发起机构控制,未实施有效监管,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2018年5月,养老产品“爱福家”资金链断裂,公司负责人外逃,该公司非法吸纳数万名中老年群众资金过百亿元。
三、健康需求无法满足。不少“保健品”采用偷换概念的手法,与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混同,骗取消费者信任,但所声称的保健功能未经科学评价和审批,往往无效甚至贻误病情。
四、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一些“养老公寓”“养老山庄”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目的,而是以免费旅游、赠送实物、养生讲座等欺骗、诱导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归根结底,要更好地关怀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也帮助老年人认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遇到“高回报”“高利润”等字眼时要格外提高警惕。民政部等也提示,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应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就是在帮他们营造幸福的晚年。警方提醒:
请广大市提高警惕,不轻信、不转账
如遇电信诈骗,及时拨打110!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