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散文

“长清之光”,如此铁血而难忘……

来源: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作者:蓝茹


2015年父亲荣获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一

  当那块刻有金色镰刀、斧头和白色“长清之光一一济南第一个县级党支部诞生地”字符的展标,如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扑入我的眼帘时,我情不自禁地放慢了拾阶而上的脚步,心潮起伏地仰望着——

  仰望着前方历尽沧桑仍坚实如初的墙壁上,那面鲜红如血、那面从南湖红船上升起后就插在我们灵魂高地上的旗帜!用热得发烫的目光,一遍遍凝视着抚摸着旗帜上挺立似脊梁的金镰、金斧和四个洁白如雪、遒劲如钢的大字“长清之光”,让久违的震撼、感动如久旱的甘霖,一滴滴从我的骨缝里嘀嗒下来,让一个个或匍匐、或冲锋、或倒下再从血泊里站起来的先烈和革命前辈,从耀眼的金黄、浓烈的红艳中,一点点清晰、鲜活、生动起来……

  魏金三,张耀南,庄东晓,房栋泽……这些长清大地上走来的先烈或革命前辈,如熠熠闪光的星辰,汇成了铁血而耀眼的“长清之光”,令人无法不敬仰和感怀。

  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浓墨重彩地走进县志、英烈榜等史书史册,但今天静好的岁月里,却处处闪现着他们默默挥洒的热血与激情;今天无恙的山河里,更处处葳蕤着他们前仆后继、铁血担当的精神和品格。它们与日月同辉,成为我们世代仰望的不朽丰碑和永远传承的血脉之源。

  二

  在长清房庄村,就有这样一位寻常而非凡的烈士——房栋泽,原名房殿臣。不知他改名的原因,是不是为了百姓能“安得广厦千万间”,甘愿做腥风血雨岁月中摧毁黑暗的火炬和栋梁,以血荐轩辕,以生命之泉润泽危难之中的中华大地和长清故土?


房栋泽烈士证书

  房栋泽烈士,1912年出生,长清房庄人,在济南读书期间认识了“济南第一个县级党支部”—中共长清县临时支部军事委员魏金三,开始接触和追寻马列主义。加入党组织后,以村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发展了许多党员,并与魏金三一起参与策划了长清大峰山抗日武装起义,后任鲁西南八路军六支队独立营扩军办事处主任。1940年农历7月14日,因汉奸出卖,不幸落入日本鬼子的魔爪,次日英勇牺牲于长清四台山。

  房栋泽英勇不屈的就义经过,他牺牲后他的家人和后代的际遇与选择,将“信仰如山,一心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长清大峰山精神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与气节演绎得淋漓尽致,坚守、传承得荡气回肠,令人感慨而深思。

  也许是他所受到的酷刑太过惨烈,也许是当时艰难复杂的斗争环境的影响,他的妻子很少对后代提起他的革命生涯和壮烈牺牲的经过,但他的后辈们却默默而坚定地选择了“像他那样,参加队伍,将抗战、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仰和道路;甚至他不曾见过面的女婿李其辰(后改名为李昕),亦受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动的影响,年仅13岁就毅然走进了抗日救国的行列;他同样不曾谋面的外孙李动,也如祖辈、父辈一样,年仅18岁就参军报国,从济南航空兵退役后,又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为百姓守护平安的公安队伍中,把“一家三代从军报国”的红色基因和血脉朴实而执着地庚续和传承着。

  新世纪深秋的一天,房栋泽烈士不曾谋面的外孙李动去北京看望90多岁高龄的外婆,几经追问,这位因丈夫的牺牲而饱受苦难、甚至是历经九死一生的老人,才平静而和缓地向其后代讲述起了埋在心里60年的那段不堪回首又令人敬仰的牺牲和艰难跋涉的经过。

  三

  那天是1940年农历7月14日深夜,房栋泽趁着夜色悄然回到房庄家中办事和筹款,见到了许久未见面的妻子和3个孩子。他叮嘱妻子照顾好自己和最大仅8岁、最小刚满1岁的孩子,让她一定要坚信:分别是暂时的,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人民,日本鬼子早晚会有被赶出中国的那一天。

  翌日,天刚蒙蒙亮,房栋泽怀揣着妻子给他和其战友们煮的一兜热鸡蛋,摸着紧紧拽着他的衣角不愿放手的长子的头,悄声叮嘱道:快快长大,然后参加八路军打鬼子去。

  正在这时,院门突然外传来了猛烈的砸门声和叽里呱啦的吼叫声,房栋泽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刻躲到隔壁房世昌的家里。

  十多个鬼子用枪托砸不开门,就蹿至屋顶跳进院内,然后呜哩哇啦地叫嚣着冲进屋里,东砸砸、西挑挑地搜索起来。

  3个孩子吓得嚎啕大哭起来,房栋泽的小脚妻子陈光贞立即如老鹰护小鸡般把两个大的孩子拉在身后,然后抱起仅1岁的小女儿,紧咬着嘴唇,强忍着愤怒和恐惧地看着疯狗般乱捅、乱刺的鬼子,期待着逃到隔壁的丈夫能平安逃过这一劫。

  然后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得到汉奸密报的鬼子最终在邻家的蚊帐后面,发现了“专门负责招兵买马对付他们的八格呀路”的房栋泽。

  鬼子一边泄愤似的用三八大盖野蛮地砸向手无寸铁的房栋泽,一边用拇指般粗的绳子五花大绑地捆着他和犯有“窝藏罪”的房世昌,耀武扬威地押向他们的据点四台山。

  漫长难捱的白天终于过去了,3个年幼的儿女也都哄睡着了,他妻子陈光贞心头的不安却如黑沉沉的夜色一样越来越浓了。

  “砰砰——砰”,门外突然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她警觉地听了一下,感觉是自己人,便迈着小脚疾步来到院里拉开门栓,见是丈夫房栋泽的姐姐和姐夫。

  大姑姐悲愤地告诉她说:弟弟已被日本鬼子打死了。说小鬼子太可恨了,用各种酷刑严刑拷打弟弟,想得到有关大峰山根据地和鲁西南八路军驻地、人数、装备等情报,房栋泽宁死不屈,没吐露一丝一毫相关的情报,气急败坏的鬼子就变本加厉地换着花样、一刻不停地折磨他、拷打他:皮鞭抽,坐老虎凳,用烧红的铁棍烫,往血淋淋的伤口上灌辣椒水……

  房栋泽被折磨得嗷嗷直叫,痛苦、凄惨的叫声在四台山上整整响了一天,让悄悄躲在不远处的姐夫心如刀绞。

  当晚回到牢房后,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房栋泽有气无力地对没暴露党员身份的邻居房世昌说:“好兄弟,快帮我解开绳子,如果我跑不出去的话,记着告诉我的儿子,长大后一定要当八路军,一定要把鬼子赶出去。”

  虽然一动就疼得浑身发抖,但为了能逃出魔窟,能继续打鬼子,房栋泽仍然咬紧牙关挣扎地爬起来,艰难地逃出牢房,钻进了如倒扣的锅底一搬漆黑的夜幕里。

  但他没跑出多远,就惊动了日本狼犬。

  几个鬼子鸣着枪、牵着狼犬,大呼小叫地向他们追了过来。

  遍体鳞伤的房栋泽,此时已踉踉跄跄无力再跑了,他听着狼犬和鬼子的大呼小叫声,深知逃生无望,他也不想再忍受鬼子的酷刑了,望着繁星闪烁的苍穹,抱着壮士一去不返的悲壮,蹒跚地爬到旁边的一口古井边,纵身跳进了黑洞洞的深井里。

  追踪而来的狼犬蹿至井边狂吠,几个鬼子对着深井一阵吼叫,不见有回声,便向井里开枪射击。凄厉的枪声,撕破了宁静的黑幕,在四台山漆黑如墨的夜空里久久回响着。

  鬼子回到据点后,对房世昌一顿毒打,但他坚称只是邻居,不知道他是八路军,躲过了一劫。其实,房世昌知道房栋泽是村里地下党支部书记,自己也是房栋泽介绍入党的。

  房世昌顺利脱险后,飞奔回家,向房栋泽的妻子陈光贞讲述了烈士被害的经过,最后对她说:“大姐,我马上去把房栋泽的尸骨拉回来,让他能入土为安。另外,你们抓紧准备一下逃跑吧,鬼子一定不会罢休的,可能回来报复家属。”

  过了约一个时辰,房栋泽的尸骨就被拉回来了。

  陈光贞看着丈夫被鞭子抽得皮开肉绽的身体,摸着他腿上被烙铁烧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疤,悲痛欲绝地扑倒在丈夫的身上号啕大哭起来。

  大姑姐一把抱住她说:小声点。当心被汉奸发现了,快收拾一下,带着孩子早点离开这里吧。

  她立即清醒过来似地止住了痛哭,从箱子里翻出丈夫心爱的小白褂,用清水轻轻擦净丈夫血肉模糊的身子,然后小心翼翼地给他穿上衣裤,让他能像生前一样干干净净地离去。

  房栋泽牺牲时年仅28岁,妻子陈光贞29岁。送走牺牲的丈夫后,她立即收拾起简单的行囊,背上仅1岁的小女儿,拖儿带女,逃进了茫茫的大山里。

  长清县双泉地区那些起伏不平的青山,虽是泰山余脉,可山里能充饥的东西仍然很少,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常常饿得哇哇直哭,陈光贞不得不时常摸黑潜回家中蒸上些窝头等带上山给孩子们充饥。

  有一天傍晚,冒出的炊烟被汉奸发现追了过来,她迅疾闪进邻家的院子,见院内有一卷席子,便不顾一切地钻进了卷筒席,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朝外张望着,只见两只黑鞋大脚在院子里转了转,又匆匆进屋出屋,之后自言自语地说着“明明看见了炊烟,却找不到人,真是奇了怪”离去了。

  她近乎瘫软地喘了半天气,才心有余悸地慢慢爬出卷席,蹑手蹑脚地返回家中,用蓝粗布头巾兜上那锅好不容易才蒸熟的窝头,迈开一双小脚,跌跌撞撞地赶回山林,看着饿得连哭声都细弱的时有时无的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她泪如泉涌,不如何活才能保住他们的也是烈士的孩子。

  后来,在亲友的帮助下,她携儿带女逃出了长清,历尽千辛万苦逃到了江苏沛县鹿湾村,看见河边有间破房子,便暂时住了下来。一个目不识丁的小脚妇人,带着3个1岁至8岁的孩子,其艰辛坎坷,难以言喻;但无论多么艰难,哪怕讨饭、挖野菜为生,哪怕靠给别人洗衣、做饭、打些零工等为生,都丝毫动摇不了她泰山般坚定的决心:不忘丈夫的嘱托,把孩子们养大送进八路军队伍打鬼子,报仇雪恨。

  一年多之后,陈光贞听说老家山东长清县四台山上的鬼子撤走了,随即带着3个孩子返回故里。

  部队首长得知他们是房栋泽烈士的妻儿后,立刻把两个大点儿的孩子送到八路军抗日小学读书,陈光贞则到军工厂做军鞋支援前线,那种担惊受怕、朝不保夕的苦难日子才算熬到了头。

  但三年后,陈光贞毅然送惟一的儿子、年仅13岁的房毓生参加了八路军,走上了抗日的战场。

  五

  房栋泽烈士的外孙李动曾问过外婆:“外公早早牺牲了,小舅舅也不幸幼年夭折,你怎么还舍得送惟一的儿子参加八路军?何况他当时只有13岁?还是个孩子啊!”


李动的舅舅方杰着八路军服照 

  外婆陈光贞坚定地说:“一是完成你外公的遗愿,为国报仇;二是完成我的心愿,为家雪恨。”

  李动说,他永远忘不了外婆说这话时眼里射出的那种坚定、果决的神色。说他的外婆虽然一字不认,但却真正明白“有国才有家”的至理名言,并默默付诸行动,这样的人,才是鲁迅所说的“埋头苦干的脊梁”。

  那天,他的外婆还如孩童般幸福地回忆起前委员长万里等革命老前辈在老家房庄一带活动的情景。说有次他们在外婆家开会,外婆就在外望风,听屋里唱“弹棉花”的歌,这次开会被称为“房庄会议”。后来万里与长清的姑娘边涛结了秦晋之好。

  房栋泽烈士幸存活下来的3个儿女,都没有辜负他的期盼。惟一的儿子房毓生(当兵后改名为方杰)13岁参加八路军,从一名冀鲁豫军区战友剧社的小演员,成长为师文工团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大众电影》编辑部负责人、《戏剧报》主编、文化部艺术局局长等。在《大众电影》、《戏剧报》工作期间,牵头创办了“百花奖”、“梅花奖”,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房栋泽烈士的长女房慧敏,即公安作家李动的母亲,从八路军抗日小学毕业后,在肥城抗日小学任教,17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在革命工作中,与长清县第八区副区长代区长的李其辰(后改名为李昕)相识相恋,分别南下到上海。她始终不忘初心,勤恳工作,教子严格有方,先后被评委上海市五好职工和先进党员,并获评“十佳好妈妈”。

  房栋泽烈士也许不会想到,他不曾见面的女婿李其辰(也即李昕),也如他惟一的儿子房毓生(也即方杰)一样,同样是在13岁时就勇敢地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的,并从一名在鬼子据点帮师傅烧火、洗碗的小小伙计,成长为一名以做饭为掩护、以侦察敌情为主的抗日小战士,成长为上海化工系统大型化工厂的领导。2015年,李老荣获了“抗日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9年又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六

  著名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感谢“红遍济南”采风活动,让我知道近在咫尺的长清大地上,竟有这么多如此铁血而难忘的“长清之光”!

  当年民族危亡之时,它“如黑夜中的一缕光芒,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如今岁月静好、高铁飞奔的年代,它依然是温暖过去、照亮未来的灯塔,是我们接续奋斗、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血中的钙。

  从今以后,长清摇曳在我心中的高光影像,不只有东依泰山、西邻黄河的刚柔之美和山水之韵,有境内保存较长的齐长城遗迹,有春秋时代就修筑的唐王山寨、黄巢山寨、卧牛山寨等十几处浸透着历史烟云的山寨和位列“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的济南灵岩寺等网红旅游打卡名景,更有在山东抗战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和意义的长清大峰山抗日根据地遗址,有被誉为长清的“狼牙山”——卧牛寨战斗地等红色遗址,有魏金三、张耀南、庄东晓、房栋泽等革命烈士或前辈用“铁誓、铁肩、铁血、铁流”精神铸就、传承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与气节……

  作者简介: 蓝茹,原名吴何岷,退役军人,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首批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首届公安作家高研班学员。拙文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人民公安报》和《中国作家》《啄木鸟》《山东文学》《美文》等报刊,已出版军旅散文集《逝水如兰》、公安题材纪实作品集《泉城俏警花》等多部作品。

责任编辑:刘娜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