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李叔同的缘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看到电影《城南旧事》,听着这曲委婉略带些离愁旋律。心中豁然感悟其意境的深邃。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诗词的学习,越发感到这首词的语言精炼,感情真挚。它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别绪,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优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这首词的作者叫李叔同。当时,对于李叔同一无所知,他的家乡何处?何时生人?卒于何年?经历如何?惊叹于他为何能创作出如此经典的词作。
1987年,我从天津市人民警察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公安河北分局金家窑派出所工作。有一次,我被派到大悲院参加保卫任务,仔细一问得知是李叔同——弘一法师的铜像落成庆典。当时,我内心真的很激动,能参加这次安保任务不仅是幸运,更是个学习的机会。
李叔同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不仅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是最早将西方的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中国。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同时又是一位纯粹的佛教大家,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后来我又调到河北分局粮店街派出所工作,担任户籍民警(现在叫社区民警)。我惊喜地了解到,当年,李叔同就出生在我管辖的责任区内——粮店后街60号。这就更加促使我对李叔同——这位敬仰已久的传奇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现天津市河北区粮店后街60号。1942年10月13号圆寂于福建泉州。祖籍浙江平湖。
他既是才华横溢的艺术教育家,又是一代高僧。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每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就连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都以得到大师的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还培养出了像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
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更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志成之后的雅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他出家后诸艺皆废,唯有书法伴其一生从未放弃,可见他对书法的情有独钟。
我管粮店后街责任区时,粮店街所辖区内绝大多数是平房。居民们住在大杂院内,甚至有很多是未经改造的“三级跳坑”。粮店后街则大多数是老式四合院,一律是青砖盖成,木结构,磨砖对缝。在这一带明显就是富足人家的住所。与附近的简易平房相比,可谓天壤之别。粮店后街60号——李叔同故居,也是青砖四合院,是文物保护单位所管理的建筑。
据当时的老人介绍:李叔同之父李筱楼,道光时的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曾经营盐业,后从事银行业。李叔同之母姓王,是李筱楼侧室,能诗文。李叔同5岁丧父,移居到陆家横胡同2号居住。在母亲抚养下成长起来。
我担任粮店后街责任民警时,60号院内住着大约30多户居民,原来的正式房子都住满了人,另外还有在空地上私自盖的违章建筑,诸如小厨房、煤池子之类,院子里杂乱地堆着煤,劈柴等物,显得异常狭窄。如果推一辆自行车到后院则是一个很艰难的事。但这丝毫不影响居民们的团结,住在这里的人们从没有因为琐事争吵,就连说话也很少大声喧哗。夫妻邻里之间也绝少闹矛盾,其乐融融,进到院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和谐。不仅如此, 在这个院里住的人们,无论老少都能顺口背诵几首古诗词,特别是李叔同的作品。
这个院子里的老人,你随便问一个,他准能给你滔滔不绝地讲述关于李叔同的“故事”。在这个院里居住的人们一提起李叔同,无不感到自豪和骄傲。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笑话:我刚到粮店街派出所工作时还在负责别的责任区,尚不知道这个院子就是李叔同故居。有一次,晚上我与同事值巡逻勤务。同事是个老民警,在此工作已有十多年了。我年轻,巡逻路线听老同志的。当时,我们晚上巡逻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抓赌。同事带领我和联防队员我们一路巡来,见到有大院子就进去转一圈,看看有没有人赌博。唯独走到粮店后街60号时,同事径直朝前过去。我就追上去问了一句:“这个院咱怎么不进去转转?”同事说:“这个院不用进,根本没人赌博。”随后,他就给我讲起了他所知道的李叔同的故事……
因我自幼喜爱书法,对于李叔同又是敬仰至极。从此,便经常往这个院里去,后来负责这个责任区时就更加方便了。到院里转上一圈儿,便会感慨一番,从心底升腾着一种情绪,直到现在我也说不清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敬仰、激动、自豪,或者还有别的什么,也许兼而有之吧!总之,每逢我练习书法感到困惑时,便情不自禁地到李叔同故居去转上一圈。就会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着我顺着书法的道路往前走,一直走下去。多年来一直是这样。
粮店街所所辖面积总共大约0.5平方公里。但这里却诞生了李叔同这样一位旷世奇才,我不能不由衷的感叹,此地真是块宝地,人杰地灵啊!能在这里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先贤和工作学习真是我的荣幸!
不仅如此,在当代粮店街界内还出现了像冯星伯、张牧石等诗词、篆刻大家。他们都是我的榜样,我定会沿着前贤们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如今,粮店街界内平房包括李叔同的故居早已拆迁,当时住在该院的居民们也都各奔东西,但人们都会找时间来此转上一圈。虽然原房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高楼。可喜的是,李叔同故居重建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不久也将对游人开放。
我相信,李叔同的名字及其创造的辉煌会永远传承下去,同时也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会鞭策着我们奋力向前!
作者简历:曹善华 字守默,号静之,供职于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天津公安书画院院长。
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注册教师,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硬笔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南开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北兰亭书友会会员。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