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想起三四十年前的高考

来源: 夜航船上 作者:瞿海燕



  想起三四十年前的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到1966年,每年的高考一切正常。

  从1966年到1976年,没有进行高考。这十年,大学新生都是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而不是通过高考。这就是“工农兵大学生”的由来。

  1977年8月6日的一次会议上,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说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是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

  当时,邓小平插话: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邓小平问教育部长刘西尧:“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

  刘西尧回答:“来得及!”

  邓小平说:“改嘛!既然今年还有时间改,就坚决改嘛!这涉及到几百万人的问題。今年开始就改,不要等了!”

  众所周知,李克强总理就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2014年,李克强在浙江大学和学生交流时说起自己的求学生涯,他说,当时人人求知若渴,只想“把失去的青春夺回来”。

  让李克强念念不忘的77届,究竟经历了怎样一次高考:这是历史上唯一的在冬天举行的高考;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570万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参考,甚至有父子一同参加高考的;这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届高考:最后仅录取27.297万人。

  今天看来,怎么褒奖当年的恢复高考之举,都不为过。

  恢复高考,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更是许多个人的人生拐点。

  当年的老三届、新三届,不管是否考上了大学,他们都构成了我们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的一部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悲喜,和共和国的命运,和共和国的悲喜,重叠在一起,令人唏嘘,令人扼腕。

  现在,我们看看那一年的语文考试试题,看看你能得多少分。
 



  三十五年前,我也是高考学子中的一员。要说我们那时高考的压力大不大,同样大。因为录取率太低。但我们那时的高考并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也没有哪个家长接送;我们的想法也简单,能考取就行,不管重点大学还是普通大学,不管是大专还是中专,有个学校上就行,毕业后都一样分配。

  我曾经写过一篇《高考补习生》的短文,看看能否唤起同龄人的回忆和共鸣:

  1985年夏天,我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三天的考试如做了一场噩梦,醒来后自然是一声叹息。

  那年头的高考真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考取大学的和如今考不取大学的人差不多,相当一部分人是补习了几年才跌跌撞撞地挤进去的。像我这样的二流中学的二流学生,在“处女考”中无非就是练练兵而已。

  很多人在分数尚未公布时就做好了补习的准备,我在学习上从来都是一副弱智的德性,对来年是否有戏基本上没有什么信心,只是看到其他人一个个像模像样地走进补习班时,心想自己好歹也得去补习一年,否则就显得太没志气了。

  我找到了一个离家不远的补习班,在县城的一个角落里。当时它的名气很大,校舍却如寺庙般荒圮。

  班主任是个干瘪老头,看上去连路也快走不动了。他在一个黑咕隆咚、散发着尿臊味的办公室里,用枯枝一般的手接过我的成绩单,一遍一遍地看着,一口接一口地往地上吐粘痰,然后不停地用脚踩,每踩一下,就发出“吱”的响声。

  我知道他不愿意收我,他一定认为我这样成绩的学生来年肯定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无奈之下我扭头便走。不料老头又叫住了我,他是否又在想:我不收他,别的补习班照样收,那我的补习班岂不流失了一笔收入?不知道,反正他已干笑着决定收下我了。

  教室就在隔壁,一脚跨进大门,第一反映就是:这哪还能算教室,分明就是一辆人满为患的公共汽车。幸好紧挨着门的左前角还有一个空位置,不用问这就是我所能享受到的最高待遇了。

  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到来,一个个与我同病相怜的脑袋都埋在小山似的书堆里,不是和尚似的口中念念有词,就是抓头挠耳作沉思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浓烈的高考气息,我觉得现在再想退出已不可能。
 

  教我们的老师都来自附近的县中,都是抽空出来挣两个银子贴补贴补家用的。由于他们刚刚送完毕业班,这使他们有足够的资本炫耀他们的弟子,也有足够的资本数落我们。而在当时,我们完全是以一种顶礼膜拜的心理接受他们的数落和炫耀的。他们的讲课也格外卖力,仿佛坐在下面的都是他们的子女。每次看到他们气喘吁吁、挥汗如雨的样子,心想再不好好学习真对不住人家,该明白的事理仿佛一下子全明白了。

  高考的日子说到就到,和第一年一样的痛苦不堪,但感觉不像第一年那样懵懂了。那年我考了481分,只比最底分数线多了几分。谢天谢地不算,还真要谢谢那几个老师。

  两个要好的补习班同学来看我,他们都已录取了师范院校。过了几天,我也接到了警校的录取通知书。几个人在一起痛饮了一场,一样的开心。只是没有能够上喜爱的师范,后来多少还有点让我耿耿于怀。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