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散文

“疫”与春风皆过客

来源:安防观察 作者:王贵生

博格达峰的雪还没有消融,隔着玻璃,依旧能感受到千里之外的冰冷。

新疆的春天就是这样子,乍暖还寒。放眼望去,吐芽的新绿毕竟是少数,而万物,都在等待最后的苏醒。

2020年1月15日深夜踏上武汉,截至3月15日,随着社区出具的通行证明,我和江城之行的牵绊,算是划了句号。

61天,我到底经历了什么?

对武汉,我其实并没有多少印象,虽然途径好几次,但也仅仅是停留在崔颢的那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上。说来惭愧,对吃不怎么感兴趣的我,连武汉的热干面也知之甚少。年初,随着国家移民管理局“边关年·家国情”戍边民警家属赴边疆过年专项活动的启动,我有幸前往这里,虽然前后时间加起来不足三天,但后来的感觉像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冬,残酷冰冷。

历史的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而我们,都置身于尘土四溅的世俗里,没有人幸免。

1月18日清晨,连续三个通宵的我们坐上了回乌鲁木齐的航班。后来才知道,那一天武汉的疫情已经非常严重,但是偌大的武汉很少有人戴口罩,那趟航班上也是。终究,在疫情蔓延的开始,我们所有人都轻视了它。

在我们离开后的第二天,看新闻得知武汉各车站机场开始测体温,实施人员管控。紧接着1月22日钟南山院士作出“病毒人传人”的判断,随即,1月23日武汉封城。封城的那天,我远在4000多公里之外,坐在代表着团聚的“西行专列”上远赴喀什,虽然身边有136对家属即将和戍边守关的亲人团聚,但内心的不安冲淡了我堆积已久的喜悦,甚至有些紧张。

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幸运者,只是幸存者。从此,只要提及武汉,我便会首先想到这场来势汹涌的新冠肺炎,以及这座英雄城市,和它承受的苦难。

边关太远,远到我们之间隔着万水千山,可病毒不会因为距离的远近、关系的生疏,而免于对无辜的人下手。随后的几天,新疆相继发现了确诊病例。

1月25日活动结束,第二天我独自坐着返乌的航班,回到了乌鲁木齐。那是有史以来我坐过最忐忑的一趟航班,飞机停稳后,不是乘客下机,而是防疫医护人员登机,白色防护服在这个时候变得格外冰冷。一名乘客当场带走隔离,机舱内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空气也在瞬间凝固。所幸,其余人都是正常的。

1月26日,我开始居家隔离,街道、社区、公安局、派出所和疾控中心等单位每天反复核查信息,有乌鲁木齐的,有喀什的,也有北京的。那也是迄今为止我的手机最繁忙的一段时光。

2月8日,通知我去集中隔离点接受医学观察。那个下午,乌鲁木齐的天是湛蓝,救护车上的我望着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心情复杂。到隔离点,登记结束后,拿了房卡领了消毒液,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便住进了酒店的415房间,开启了我长达17天的隔离生活。23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那里承载着我全部的生活轨迹。

本以为隔离的日子会很枯燥,殊不知反而比平时充实忙碌了不少。

每天早晨八点半起床,给房间通风消毒,读书,是我的固定动作。下午和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战友电话通联,一起交流修改稿件、对接媒体老师,把他们在祖国万里边关深处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见于报端。就这样,17天转瞬即逝,当通知我要解除隔离的时候,还有很多计划的事情没做完,可确是结束了。

身体和灵魂,都要在路上。集中隔离期间,除了读书我做最多的就是走路。每天在直线距离只有7米的走廊里,坚持走10000步以上。往往这个时候,是我最放松的时候,听着安静的民谣,和有趣的灵魂交流。

我始终相信,在这段特殊的时光里,沉下去,沉到心底,潜心思考,待疫情出现拐点,人生的拐点也会出现。转个弯,前面就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正如木心先生所言,“所谓万丈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在集中隔离第15天的时候,我做了核酸检测,第三天结果出来一切正常,便通知我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我把这之间的17期《乌鲁木齐晚报》小心翼翼折好,装进了包里。虽然在手机上每天都接收着碎片化的信息,但在那个封闭的小房间里能读到一份报纸,于我意义别致。离开前我又把酒店415房间彻底打扫了一遍,特意把被子叠成了“豆腐块”。下楼签字确认,和工作人员合影,拿着医学证明,直至消失在路的尽头。

接我回去的是警车,因为路上没有行人和车辆,车开的很快,一路颠簸就到了家。和来的时候一样,顾不上欣赏眼前的景,便到家了。道路两旁的积雪正在融化,树干也努力冒着新芽。

按照要求,继续在家接受封闭式管理后的第15天,我终于拿到了通行证明。那天很温暖,天空像苍蓝色的颜料被打翻。有麻雀在枝桠间嬉闹,春风总是悄悄吹起我的头发和我捉迷藏。

61天,于历史进程不过沧海一粟,于我却是刻骨的印记。离开武汉时尚在寒冬,此时珞珈山的樱花也该开了,从来没有哪个春天,让我们如此期盼武汉如约绽放的樱花。

滔滔长江水,巍巍黄鹤楼。湖北武汉,这座经历过辛亥炮火、抗日烽烟、特大洪水、雨雪冰冻灾害等无数考验的城市,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英雄书写,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光荣战役。如今,英雄的城市风骨依旧,英雄的人民气概依然。

四月将近,乌鲁木齐雨水刚停,目光所及,带着露水的云在黑色中次第闪亮,偷听着人们亮晶晶的心事。温润的夜里藏着喜悦的静,像是在春寒料峭的夜。

那一夜,我梦见途径黄鹤楼,漫步武汉街头,不自觉地走进巷子深处还未打烊的小吃店,点了一碗蔡林记的热干面,吃着田启恒的糊汤粉,暖暖的热气从嘴里徐徐呼出,带走了凛冬寒意,驱散了新冠肺炎。

这时候突然就想,把上次去武汉还未及说出的句子,表达千万遍,用最俗套的句式。而终究,“疫”与春风皆过客,我携樱花共祝愿。

 

 微信图片_20200420115302.jpg

 

作者简介:王贵生,供职于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著有散文集《谢谢你——一不小心就温暖了我兵荒马乱的青春》。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