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散文

一个盒饭一片真情

来源:文艺报 作者:杨启刚

我手里拿着的是一张用A4纸打印得工工整整的“剑水村及社会爱心人士爱心捐款捐物名单”,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每个人所捐的物资,捐款共计14257.26元,落款时间为2月15日。据说有的村民小组捐的款额还没报上来。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民皆兵的战疫中,国人众志成城,谁都没有掉队!我到村里时,是星期六的清晨,天气骤然降温,刮大风,并下起了毛毛细雨,但在负责义务做餐送餐的丁家坡小餐馆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厨房里,已经洗切好的新鲜蔬菜和肉片整整齐齐地摆在案板上。大厨老徐一个人正挥汗如雨地在做芹菜炒牛肉。厨房外,店老板小吴,小工小卢,志愿者老罗、老安,小唐、小杨,以及村里的周支书,正在用一次性饭盒打包分装已经炒好的饭菜。他们要赶在中午十一点半之前送到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都匀四一四医院)、都匀市高速公路北出口及附近值守的11个疫情防控卡点一线抗疫同志手里,让他们吃上仍然还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中晚餐每天大概要送110份左右。

微信图片_20200313110814.jpg

防控抗击疫情一线瞬间(漫画)赵曙合

这样紧张的送餐已经坚持20天了,并且是免费的。这8个人都是志愿者,不拿一分工钱。在文化馆工作的老安,因为与店老板小吴熟悉,也加盟进来,义务帮忙。除丁家坡餐馆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做餐送餐点在雷钵寨,由4名村里的志愿者负责。

剑水村是贵州都匀市的一个城中村,周边有小学,厂矿、住宅小区等,疫情防控工作也很重。剑水村全村村民3566人,11个村民组,7个自然寨,77名党员。由于周边土地都被征用于城市建设,村民们都不再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老年村民主要靠出租房屋和卖菜等小生意为生。年轻人则多在外面开店、开出租车或外出务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大年正月十一,也就是2月4日立春那天,就有热心的几名村民自发义务在微信群里倡导爱心捐款抗疫情,村支书老周随后也在村里发起了向一线抗疫同志义务捐款的倡议,并建起了“剑水村抗击冠状病毒肺炎公益自愿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公示捐赠情况。大家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就捐赠自己家的大米、蔬菜、鸡蛋等农产品。村里的老百姓都很淳朴善良,短短10多天,就有800多名爱心村民捐款2万余元。现在,每天仍然还有爱心村民捐钱或是到小餐馆捐赠自己家种的蔬菜。就连一次性塑料饭盒,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

村支书老周带头捐了2000元。村主任老罗因为年前做了个脑部大手术,还在康复中,不能参与做饭送餐。他捐了500元表示一点心意,并随时与支书老周和志愿者们保持电话联系,不时也前来看望志愿者。

老周想,收到村民们的爱心捐赠款后,用来做什么呢?如果用来购买口罩、酒精、护目镜等抗疫用品,由于全国货源紧张,一时也难以买到。那就成立一个“抗疫炊事班”吧!直接把这些款用来买菜,加上村里的厨师又多,直接做好饭菜后送到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同志手中!

老周说:“看到值守人员每天风里雨里,吃着方便面,又不惧危险地坚守一线,真是不忍心!就想让他们每天都能吃上热饭。”

丁家坡的这个点由家住长江花园小区的小餐馆老板小吴发起,店里的大厨老徐是西园村村民,小工小卢是良亩村村民,三人从2月4日开始买菜,第二天就做出了第一批盒饭送到一线。随后,老安也加盟进来!两天之后,村里又有4名志愿者加入进来。每天午餐和晚餐都是变着花样的三菜一汤,并且做到卫生安全。每天都把做餐的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发在微信群里。

那天中午11时,我与老周以及几位送餐志愿者驱车赶到高速公路北出口,一起把还在冒着热气的饭菜送到医护人员和值守同志手里。他们感动地说:“爱心餐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每天吃着热乎乎的爱心餐,不仅味道格外香,吃起来心里也暖暖的。这对奋战在一线的干部群众来说,不仅是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更是满满的情义和感动。非常感谢他们的一片爱心!”

每天中午送完所有的爱心中餐后,已经接近中午一点。送餐志愿者们吃过午饭后,又将投入到下午爱心便餐准备工作中。

雷钵寨做餐送餐点由剑水村村民老杨、老孙、小周、小卢四人负责,送餐由其他多位同志负责。村支书老周两头跑,他每天早上7点钟就起床去村里设置的每个防疫卡点巡查,巡查结束后又分别到雷钵寨和丁家坡两个餐点协调帮忙。

微信图片_20200313110819.jpg

防线(漫画)周尤

2月15日中午,我与老周他们正在交谈时,小店门口又停下了一辆货车。大学生回乡创业者张启祥开车拉来一大堆蔬菜,有菜苔、莲花白、萝卜、西兰花、香菇等,大概300多斤。我问张启祥:“是不是你捐的?”他满面笑容地说:“不是不是!”原来,大家听说剑水村村民为抗疫一线同志义务免费做饭送餐,都很感动,就纷纷把这些蔬菜用袋子装好,叫张启祥开车送过来。这些都是好心人的一份份心意。

老罗和小杨是村里的业余大厨,周边七村八寨的红白喜事上都会有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他们加盟做饭送餐志愿者队伍后,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没有一分钱的回报,但心里还是乐滋滋的。老罗的妻子在捐了300元之后,也强烈要求参加志愿者队伍。她在买菜方面是个能手,市场上的菜价她了然于心。但由于担心参与的人多了,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感染,村支书老周还是婉转地回绝了她的好意。

最后,我问老周,如果群众捐的款用完了,怎么办呢?他想了想说:“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我们一定坚持送餐到疫情结束!疫情不结束,我们决不收兵!更何况几乎每天都有村民不断捐物捐款,也足够我们抵挡一阵子了!”

当我详细问起“炊事班”所有志愿者的姓名时,他们憨厚、谦虚地跟我说:“在这么大灾情面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就不必写名字了吧!”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