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散文

今年元宵依样圆

来源: 作者:高克芬

今年过年不同往常:冷清的是街道,热闹的是网络。转眼又是上元节,该吃元宵了。

微信图片_20200210100441.jpg

西汉司马迁修订“太初历”,才把正月十五定为节日。民间习俗已久,节,是从俗而定。元宵,是观灯、赏月、游玩之日必吃的一道美食,延续至今,两千年的光景了。元宵算不算饮食文化、国之特产?当然是。连窝头都是!窝头摆上国宴,并非虚言:建国七周年,即1956年的国庆宴会,从北海仿膳定制了四千个小窝头。国内外的宾客吃得那叫美!不免说起慈禧西逃吃过窝头,后来她想重温这“美味”,把御膳房给愁坏了……它岂止是吃食?藏着历史掌故。精粮细作的窝头,荣登国宴,怎能单凭好吃去理解?

元宵上桌,中国人熟悉;外国人没吃过,就闹笑话。美国的卓别林,1936年结婚旅游到了上海,以梅兰芳为首的演艺界人士热情迎送。五年前,梅兰芳到美国六座城市巡演,卓别林礼遇款待;这次他来,梅先生以中华特色答谢,尽地主之谊。宴席就上了元宵。对方吃了一个;第二个挑开,不吃,瞪着眼瞧,看得那么专注。梅先生问:您怎么啦?卓别林摇摇头说:非常奇怪,它(馅儿)是怎么进去的?在场的国人没有不笑的……

微信图片_20200210100459.jpg

这又牵扯另一个话题:元宵跟汤圆是不是一码事?网上争论热烈,倾向于:做法不同。汤圆是“包”——做剂儿,像包饺子;元宵是“滚”——粘面粉,像摇煤球儿。都用黏面子、都有馅儿,白白的、圆圆的、煮熟吃的……一样一样的。叫什么不重要。

微信图片_20200210100506.jpg

不成,曾经有人不干。若是老百姓,你算老几?是大人物袁世凯!说他有天在街上,被小贩喊“元——宵”吓一跳。元宵,“袁消”?这是咒我啊。通令,1913年的上元节,不准再叫元宵,一律称汤圆,或称粉果儿……可终归是扯淡,人们照旧管那圆球儿叫元宵。绑架民意、倒行逆施,风俗说改就得改?袁大人又算老几。

——史料在,事儿保真。东西、名儿,就甭去较真儿。

《北京史》记述上元节(又名元宵节):“城市张灯,悬挂胜处。商人出卖灯花、百货、珠玉……市民打太平鼓,戴面具耍大头和尚。男女结伴游行,猜灯谜,叫作看灯。深夜时各家点小盏灯放在井、灶、门户边,称作散灯。”老北京过节,喜庆、热闹、讲究。

微信图片_20200210100510.jpg

年下,冒出一瘟神,搅得倾国不宁,天天儿“守岁”;节下,甘愿足不出户,观融雪、吃元宵,玩微信、梦逍遥。明年——明年准保是灯火盈城。兴许还会放礼花、用无人机组灯谜、5G有新玩儿法、吃元宵不要钱……去庆祝、去补偿。一切皆有可能!人,不就是活在祈盼、如愿的过程当中吗?

圆满、圆梦、大团圆!今年元宵依样圆。

 微信图片_20200210100516.jpg

 

 

作者简介:高克芬,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三级警监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