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拜谒康西瓦

来源:微信公众号(图木舒克文学) 作者:谢家贵

微信图片_20190326095709.jpg

在我出生那年那月的第二月,也就是196210月,在喀喇昆仑山上发生过一场影响久远的战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中印之战。当然,才生下一个多月的我肯定不会知道这场战争的原由,而且,发生这场战争的地方离我出生的地方也是相去甚远,连我做梦都是梦不到的地方。后来,长到我能读连环画的吋候,那本叫《滚雷英雄雷光燮》的连环画我读过百十多遍,雷光燮的英雄事迹在我幼小的心灵刻下记忆之外,其他我什么都不知道了,比如他牺牲的地方与牺牲之后所埋葬的地方,我都概然不知。既使我后来知道有场著名的中印之战,也常常自喻是出生在战争年代的人,但对这场中印之战依然是知之甚少。

就是这次去阿里高原之前,我也没有知道的更多,只到我们走到康西瓦烈士陵园的时候,我才知道中印之战原来就发生在我们正在行走的高原上。当康西瓦烈士陵墓中高大的纪念碑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甚至感到非常地突然与意外。

这一天,我们从夜宿的赛图拉的这个地方出发,继续开始我们的行程,不知是走了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在高原上当过兵的小车师傅不失时机地提醒我,说到了康西瓦烈士陵园了,去看一下吧!我毫不犹豫地说,去看看。当时,我其实并没有想象太多,认为既然是高原上烈士的墓地,我们不能错过,凭吊一下烈士的英灵,以表达我们对高原上军人们的无限崇敬,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件事,仅此而已。一路上,阳光柔和而又温暖,岗底斯山的风似乎也小了许多。我没有听见窗外呼呼的风声飘过。

然而,当我们的小车稳稳停靠在纪念碑外的水泥地坪上时,突然从大山的深谷中响起一串又一串的汽车喇叭声,我朝山谷望去,一支很长的属于军人的车队从烈士陵园前的不远处缓缓行进,喇叭声咽,此起彼伏地在山谷中回荡,瞬时,刚刚还灿烂辉媓的阳光隐没于云层,风儿声声似哭泣一般。我很是愕然。小车师傳见我如此,忙说,边防连新兵上山,先要去向烈士报个到。老兵退伍,一定要来这里给烈士道个别。部队换防经过,停下来给烈士们点支烟、敬杯酒。汽车团的大型车队途经此地,一律减速慢行,鸣笛通过。就连陆航旅的直升机飞经这里,也会绕陵园低空盘旋向先烈致敬。

几十年来,这些自发形成的习惯在喀喇昆仑山上代代相传,成为一条不成文、却人人都遵守的铁规。而这也让远在天边的康西瓦长年香火不断,成为一个看似寂寞,事实上却并不寂寞的烈士陵园。小车师傳还说,这个康西瓦的烈士陵墓很神奇,他每次路过都要来这儿祭拜。有一次,他一位战友开车来到地方,没有祭拜,从烈士陵园前的坡上下去之后,走了不到两三公里,汽车熄火了,任他怎么踩油门打火都打不着。后来,他的战友站在汽车不走的地方朝着康西瓦烈士陵园的那个方向说,老前辈们、老烈士们,我没有祭拜你们,希望你们谅解,下次来我一定补上,他默默地诵念几遍,然后再去开车,车又可以走了,一切都很正常。虽然,这个故事虽不能全信,但我却从中体会到的却是高原上军人们对烈士们的敬畏之情与崇仰之心。

如长龙一般的军车队伍在我们的面前行走了很长的时间,连接着山前山后,让人感受到这种绿色的强大与壮观,如泣如诉的号声震荡着山谷荡人心魄。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气势中所渗透的一种无声的尊严,为昨天、也为明天,为牺牲的前辈先烈,也为活着的军人及所有祈望国泰民安的人们。康西瓦,维语的意思是“有矿的地方”。康西瓦,更是一个让人怀念、让人仰敬、让人膜拜的地方,就在这儿,一百零五位烈士的遗骨与高原同在。

我们沿着台阶缓缓而上,在刻有“保卫祖国边防的烈士永垂不朽” 大字的纪念碑前,有一个香炉,香炉里,鲜红的蜡烛似乎刚刚熄灭了火苗,墓碑上的烟头,一缕青烟正在随风飘散。一颗小小的仙人球焕发着绿意和生机。长时间驰行于高原无人区的我们,竟然在康西瓦陵园嗅到了浓浓的生命的味道。

我的小车师傳曾经也是这片高原上的军人,他掏出两包没有撤封的香烟放在香炉上,然后敬了一个军礼,说,战友们,我来看你们了。说完,便把香烟撤开一支支地点燃,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香炉上。一缕缕青烟飘飘绕绕地弥漫着。风儿停儿,鸟儿也停止了鸣唱。我也象小车师傅一样烧了两包香烟。然后,我轻轻地走进陵园内,看着一块块并不高大的墓碑,墓碑上没有太多的內容以及他们生平事迹的介绍,只有姓名,职级、出生地和牺牲时间,很简单,走到最后的两排,有的就只有姓名了,有的甚至连姓名也没有,就一块石碑在坟墓前立着。这些烈士们来自祖国各地,有甘肃、河南、四川、山西等省的军人,当然也有来自我的家乡——湖南的军人。我数了数,在这座烈士陵园里,有二十二位湖南军人的遗骨埋在了这儿,他们包括所有烈士的他们都很年轻。

我们从阿里高原返回到我工作的地方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百度搜索关于那场战争和康西瓦烈士陵园的介绍,百度上说:19621020日,在西段地区,新疆军区组织机动部队和边防一线守点分队共约1个加强团的兵力,在北起神仙湾,南至扎   西岗,正面600公里的地域内,配合东段我军主力作战,于天文点、河尾滩、空喀山口、阿里4个方向对入侵印军之114旅实施反击,全部清除了印军入侵设立的43个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在这次反击作战中,共毙敌265人,我军牺牲104人。根据新疆军区前指首长指示,我西线参战部队阿里方向阵亡官兵安葬于狮泉河,天空方向阵亡干部安葬于叶城,阵亡士兵安葬在康西瓦。

也就是说,在这个烈士陵园里还安葬着这场战争以外的牺牲的军人们。

只不过,我们在拜谒康西瓦烈士陵园并不知道这些。但我在膜拜先烈那会,环顾过康西瓦烈士陵园的周围,这儿白云封护,雪峰拥卫,虫鸟绝踪,万籁俱寂,是天地间最安静的一座陵园。烈士陵园对面的半山坡上不知是石头砌成还是用石灰写的“仗剑昆仑” 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它与烈士陵园遥遥相对,互为呼应。有一种无言的神圣或是一种庄严的誓言。我想,陵园里的英灵组成的特殊群体,几十年来,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背靠祖国的大山,面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栉风沐雨、斗雪迎霜,默默地注视和祝福着从身边经过的每一位战友、每一台军车,以永远年轻的生命和无言的忠诚,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我们离开烈士陵园上车的时候,我特意留意了小车上的海拔表,表上显示:这里海拔四千七百多米。这,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不灭的英灵,无悔的青春,将天边春色永葆于天地间至为高尚、圣洁的一个位置。

烈士们虽然走了,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英魂常在,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无论是喀喇昆仑山上已经离开了的官兵,还是刚刚入伍新走高原的新兵,他们都把烈士们视为相伴的战友,视为护佑他们的英灵。19967月,南疆军区为了能让更多的后人奠念烈士们,决定将陵园迁往山下的叶城,可当他们打开烈士的墓后,却发现烈士不仅面容栩栩如生,而且遗体也保存得很好。20008月,南疆军区又决定把烈士陵园迁至山下。承办者的车拐进去烈士陵园的路口,连爆三次轮胎。先烈们的魂灵已融进了他们誓死保卫的国土,融进了与他们相伴半个多世纪的高原,他们不愿离开啊!于是,南疆军区彻底打消了迁移陵园的打算。

“江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啊!

当然,作为南疆军区的首长,他们也时刻都在惦念着葬在康西瓦的烈士们,康西瓦虽以居民点的图例标识在地图上。可事实上,康西瓦并没有人居住,在这里能看到的,只有绵延的山脉和漫漫的黄沙,无数膜拜英烈的人们包括他们的亲人有几人能扺达于此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就如我来说,要不是因为军人的女儿阿里才下决心走阿里高原的话,恐怕今生一定会与康西瓦烈士们错肩而过。也包括我读过的《滚雷英雄罗光燮》连环画中的罗光燮一样,我都不会有太多的了解。一本书读了也就读了,可读完之后给人一种什么样的启示,我们就不知道了,当我得知罗光燮也是那场战争中牺牲的军人,只不过他没有葬在康西瓦,而是葬在山下的叶城县一个叫零公里的地方,这让我对罗光燮更加充满了仰望与崇敬。而这种仰望与崇敬与读连环画的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读连环画时,罗光燮是与我无关的人,而走进烈士陵园的时候,罗光燮仿佛就在我的面前在我的身边,我和他只不过以不同的方式活着而已。

当然,南疆军区的首长考虑的不仅仅只有这些,他们考虑的还有康西瓦烈士陵园没有一个守墓的人相伴于烈士,这让他们抱愧于英烈。因为这里不象叶城的烈士陵园,叶城烈士陵园也埋葬着那场战争中牺牲的军人们,这儿离热闹的县城很近,常年四季都会有人来陵园拜祭,这番景象与康西瓦的烈士陵园是完全不一样的。康西瓦的烈士除军人之外,只有旅游者或出公差的偶尔经过。就连烈士们亲人也只有在遥远的家乡遥祭他们。

祭奠英烈之后,我们默默地踏上英烈洒过鲜血的土地。一阵强劲的高原风吹来,那风声由远而近,似战马嘶鸣,似钢刀出鞘,更似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呐喊。烈士们正静静地躺在这里,不,他们是在这里等待,等待着祖国吹响集结号。

风儿在呼啸,河水在呜咽,喀喇昆仑山张开宽阔的臂膀,将康西瓦轻轻揽入怀中。曾经是辞别双亲、远离故土的孩子,曾经是胸怀壮志、踏上征途的战士,半个世纪前,当他们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当他们把火一样的青春付给了这片土地,他们早已经化作了共和国边关的巍巍山脉,与喀喇昆仑同在。

我想,我们一定要永远地铭记他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他们。

 

谢家贵.jpg 

作者简介:谢家贵,笔名佳桂,湖南沅陵人,现任新疆兵团第三师. 图木舒克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201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系新疆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兵团民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竟是人间城廓》、中短篇小说集《那里的落日一定很美》、散文集《阿里. 阿里》、《《鹰面突出的地方》、长篇纪实散文《来自亚洲腹地的报告》,报告文学《国门卫土》、史学著作《丝路中道名城据史德》等16部。主编文学作品集作品20余种。作品入选《中国散文精选》、《中国苗族作家作品选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选集》、《新时期中国较少人口民族作家作品选集》、《中国西部散文精选》、《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中国文联年鉴》、《新疆六十年文学大系》等30余种。有著作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大学、內蒙古师范大学、中央党校图书馆收藏。有作品获奖。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