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记
我的爱人是一名便衣警察,他属兔,我叫他”小兔”。《乌龙记》写得可不是我家里的事!都是我爱人在工作中遇到的的乌龙事件。娜些我想象中的高大光辉形象,一旦与“乌龙”搅在一起,就没有影视剧那样高大威猛了......
“木头”的来历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是新警小穆参与侦查工作的第一年。根据线索,两名嫌疑人在某小区某楼层,具体房间号不详。警长柱子带着小穆一行四人、一辆车,在楼下蹲守。到达点位后,柱子下车去买早点,另外两人要去上个厕所,嘱咐小穆盯住这个单元门,一旦嫌疑人出现,打电话通知他们,并要跟住人,随时报告位置。
柱子买了早点回来,看到两个上厕所的也回来了,在楼下转悠。可车锁了,小穆也不见了!赶紧打电话找人吧!打电话打不通,这下柱子可着急了,但也没办法,只能在车这死等。又等了一会儿,电话终于打通了,问他:“你上哪了啊?”
“哦,那俩人出来了,我就跟着他们呢!”
“还跟着呢吗?”
“刚才他们打摩的走了,我跟不上了。”
“那你回来吧!”柱子气不打一处来。
“我不记得怎么回去了......”
“那你说你在哪,我们找你去!”
“我对面有一家华联超市......”
柱子气呼呼的挂断电话,带着俩民警连打听带问的去找华联超市。这城乡结合部一路上三四家华联超市,哪儿哪儿都找不到小穆,哥儿仨急得直冒火。
等找到他之后,柱子埋怨道:“你下次能说个准确地方吗?这华联超市满大街都是,你让我上哪找你啊?发现人了,赶紧给我们打电话啊!怎么自己就跟着走了?车还给锁了!你让我们怎么办?”
小穆又委屈又冤枉,说:“我忘了......我就是忘了......”
后来小穆也得了个外号叫“木头”,事情虽然过去好几年,却把他这个外号给传了下来。因为这一次失误,他在队里恐怕是要“千古流芳”了。
嫌疑车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市局接到家住花市的一名热心市民(后了解到该市民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遂重视程度更加提高)举报:在自家附近,发现一辆面包车形迹可疑,车上装满了井盖,并常在夜间出没.....
市局对此十分重视,将侦查任务布置到“小兔”所在的总队。队长亮子带着一组人,对案情做了基本了解,调取附近摄像头录像进行分析排查,最终锁定了嫌疑车辆。进入侦查阶段后,我家小兔就跟着队长每天每夜跟踪嫌疑车辆,观察他们的活动规律,记录作案路线、地点、目标......一连几天下来,发现该嫌疑车辆不仅行动路线没有规律,而且地点、目标都不固定。有时候还打开井盖,往井下顺管道绳索等物品。难道是分散藏赃?
队长亮子暗自寻思着。这一车井盖,总见往下拿,也不见他们往车上搬东西,这不是要赔本的吗?侦查员们也摸不清楚这个团伙到底是个什么路子,不如直接抓贼抓赃,等到他们继续作案时,抓个现行!
终于,等到了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嫌疑车辆再一次出现在侦查员们的视野之中。亮子对抓捕进行了周密安排,嫌疑人应声落网。在审问过程中,两名目标嫌疑人眼角含泪,大喊冤枉!
原来是东城某单位将管线维护承包给了地方公司,这辆“嫌疑车辆”实际上是承担了该地区管线维护作业。到此为止,真相大白。此案件,堪称警界《走进科学》。忙活了半个月,不过是护送人家维修管道而已。
踹飞的烧饼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经嫌疑人供述,同伙在某小区7层704室藏匿,遂带其到楼下辨认,准备实施抓捕。蹲守过程中,了解到该嫌疑人着黑色上衣,将在上午返回住所。
中午,目标嫌疑人出现,距离观察位置50米远,着黑色上衣,手中提着蔬菜等物。便问车上的嫌疑人:是不是他?嫌疑人肯定的说:没错!就是他!
三名侦查员立即跟上,与其挤进同一部电梯。看到他按下楼层键7时,动手抓捕。虽然在电梯内空间狭窄,但还是受到了嫌疑人的剧烈抵抗。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将目标嫌疑人控制。好不容易不折腾了,人家喊啊!“你们干嘛?”我家兔子赶紧问了一句:“你住哪门儿?”“701......”坏了!抓错了!赶紧给人家赔不是!电梯里折腾了一地的菜,还踹飞了两个烧饼......把人家恭恭敬敬送回家去,一番解释后,这位群众表示理解,还说:“我这以前当兵的!今天我就是没施展开,不然谁把谁治住还不一定呢!”
屋里。一家人七八口正等着吃涮羊肉呢,桌都摆好了,家人还热情招呼侦查员们一起吃。我家兔子实在没脸再逗留,赶紧赔给人家300块钱,灰头土脸的就跑了。
到了车里,先把那指认的嫌疑人数落一顿,再互相埋怨一阵子。亮子说:“我就从来没抓错过人!”小兔也不服啊!说:“你当时也在电梯里啊!你也同意抓了啊!”谁也不服谁。结果两个星期之后,亮子在另外一次抓捕中认错了人,那一次赔了人家500块。
小兔跟我说,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宣扬出去,不然真的要被骂死。但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干得多,自然也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从初入警界到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侦查员,要经历的比想象中多得多。作为警属,我心疼他们的每一次付出。无论是成功破获案件、抓获嫌疑人,还是闹了乌龙、扑了空,都是工作中常会遇到的。无数个日夜的起早贪黑,他们为人民筑起安全的城墙。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因为他们,在负重前行。
作者简介:张迪,2005年毕业于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刑事侦查专业,目前于首都警官乐团任长笛演奏员。全国公安文联音蹈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公安文联警察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管乐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喜欢创作真实、可信、接地气的文学作品,近年来,发表小说、散文 二十余篇。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