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的变迁
雨水轻轻地敲打着窗户,顺着玻璃慢慢滑落。我凝坐窗前,被飘进的雨滴温柔地打在身上。看着阴霾的天空,冷冷的清风将我的思绪拉到了小时候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台州三门湾畔的一个小村。童年记忆中,最多的就是静静躺在村边的那条小路。说是一条路,其实不过是村民们沿着海边用碎石和泥巴堆出来的一条不足一米宽的小堤坝。父辈们年复一年地行走在这条小路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土里刨食的日子。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的薄弱,显得那么的贫穷、滞后。那时候,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也很少有人外出闯荡世界,终日固守着贫穷的家园、固守着那条高低不平的狭窄的小路。小路的两旁长满了高高的芦苇,自行车迎面过来都要躲开些。夏天,芦苇丛里生活着火红的“雷公蟹”,还有紧随人们飞舞的各种美丽蝴蝶和拼命喊热的“知了”。那里,是对我们这些小毛孩最有吸引力的地方。那时,小路就是我们最初的儿童乐园。我们每天在小路旁的草地上捉虫、打闹、玩耍、抓“雷公蟹”。小路上偶尔也会经过一辆机动车,就是用于装化肥的拖拉机。当然,最兴奋的是希望能看到一辆吉普车经过,我们在扬起灰尘的车子后面兴奋地追着跑着、叫喊着,一直到它消失在小路的尽头。
后来,我们这帮小毛孩上学了,每天都走在这熟悉的小路上。下雨天,小路泥泞满地,有车辆经过时,会溅我们一身泥水,并留下很深很深的车辙,待水干后路面到处都是坑坑洼洼。上初中开始骑自行车上学,小路仍是必经之路。雨天时,为了不让自行车车轮挂满泥浆,我们几个小伙伴就抬着自行车走,路边的大人们总是投来惊讶的目光。
高中毕业后,我告别那条小路,离开家乡来到部队。儿时的记忆逐渐淡忘,但那条小路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坎里,梦想有一天,它变成一条大路,成为宽广的汽车道,孩子们不再为雨天上学而发愁,不再为小道的泥泞而烦恼。有一次探亲,我受战友托付,骑着自行车去看望他们的父母。回来的路上下起了雨,走到村边那条小路上,车子上下颠簸哗哗直响,车架间很快沾满了泥,越骑越沉重,不小心滑入泥泞中。既然骑不成那就推着走吧,还没走出几步,车轮就被泥巴死死卡住动弹不得,无奈之下只能扛起了自行车。回家后我一边冲洗车上的泥巴,一边想着路上的种种状况,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心里久久挥散不去。
2000年,我又一次回家探亲,明显感觉生我养我的这块热土开始变了,那条高低不平狭窄的小路修直加宽了。来来往往中,除了拖拉机、农用三轮车,还有摩托车。村里的少男少女们挣脱了“土里刨食”守旧观念的羁绊,纷纷走出家园,去领略外面精彩的世界。如今,那条小路已被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取代,各种花草树木取代了路边高高的芦苇。跑在路上的小轿车、运输车、电动三轮车不时响起动听的鸣笛声,畅通自如。家乡的面貌已焕然一新,犹如美丽的小城镇:一排排整洁的砖瓦房、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公共设施有了明显改善,有老年公寓,有休闲农庄,还修起了健身小公园,供村民们晨练,让孩子们嬉戏游玩。
村里这条小路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我坚信,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生态文明的村镇会不断涌现,乡村的道路也会不断扩展和延伸……
雨停了,我被柔和的阳光带回了现实,只见窗外一道美丽的彩虹连接在海天之间。
作者简介:邢守秒,浙江三门人,历任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战士、干事、教导员、大队政委,2012年任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舟山支队政治处主任,副团职,现已转业。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张国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