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懿范长存——怀念我的母亲

来源:网投 作者:戴宏锦

母亲,今天是您离开我七七四十九天的“满七”祭日。您独自一人前往天国,长路漫漫,该是多么孤寂啊!我想象奈河桥的那一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肯定都在忙着为您收拾房间吧。您不必走得太急,与已经辞世的先人在天国团聚,从此无忧无虑的天堂生活在等待着您。可是,母亲,四十九天来,我也是独自一人在悲痛哀伤且布满荆棘的心路上艰难行走,多少次我伸出双手想牵住您的衣襟,却总是与您若即若离。我每个夜晚临睡前都默默祈祷,让我们母子在梦中欢聚,至今仍然好梦难成。您的身影离我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母亲,虽然我知道人之生死是自然法则,谁也不能超越与突破,但我还是难以接受我们母子阴阳两隔的残酷现实。在料理您的丧事和整理您的遗物期间,村子里众多的街坊四邻,都在传扬您的懿范美德。说到动情处,他们都忍不住言语哽咽,热泪长流……

 

母亲一生尊崇读书

母亲未上过学,只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识字夜校学习过,但母亲一生十分尊崇读书学习。我小时候调皮贪玩,尤其是炎炎夏日喜欢游泳,整天泡在河塘里,为此不免影响学业。母亲从未因此打过我,她总是好言相劝,跟我讲读书明理是如何重要,荒废学业是多么可怕。有时实在急了,她就流泪,就长嘘短叹。母亲双眸的泪光和脸上无奈的戚容,像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我。每当此时,我便立即捧起书本,大声朗读。母亲见此,便抬手抹去泪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小时候经常帮母亲做饭,主要任务是坐在灶堂口的小凳子上烧火。记得我每次烧火时,总爱借灶堂的火光看书,有时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就忘记了添柴。灶台上忙碌的母亲便对我喊道:锅冷了,快添柴!我赶忙把小柴火把子送进灶堂,抓起吹火筒使劲吹。有时心不在焉,会把灶灰倒吸进嘴里,呛得不停咳嗽。顿时母子笑作一团,笑过后母亲便赶我走:读书去,读书去,别在这儿耽误正事了!

当兵的第四年,我被领导选拔从事部队的新闻报道工作,经常在报刋上发表文章。得知儿子成为了一个文化人,靠写文章在首都北京立住了脚跟,母亲十分高兴和骄傲。

母亲一生心有家国

我当兵离开家后,当时主要靠书信与父母家人联系。每有我的书信寄来,母亲总是央求弟弟读给她听,一封书信她隔几天便要弟弟再读一遍,总也听不够。在弟弟给我写回信时,她凑到弟弟身边,叮嘱弟弟一定要写上家里一切都好,让我一定要当个好兵,全心全意保卫国家,说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国家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决不能因小失大。

记得我第一次携新婚的妻子回故乡探亲,母亲见到儿子娶了一位漂亮文静的异乡女子,高兴得合不拢嘴。妻子是河北保定徐水县人,口音不同,与母亲语言交流不太顺畅,婆媳俩手牵着手,嘴里说着各自的方言,双手不停地比划着,开心动容的场景历历在目。

这几年国家惩治贪污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一大批贪官污吏相继落马,母亲也从电视中有所耳闻。我每次回到老家,母亲总是告诫我不要贪图额外的东西,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最稳当。说你看电视上那谁谁谁,当那么大的官,却不好好为国家做事,贪污那么多钱财,满头白发了还带着手铐接受审判,他的父母要是活着,还不得难过死,他的妻子儿女今后还怎么活在这个世上?

母亲一生勤劳手巧

大集体年代,母亲的吃苦耐劳在生产队出了名。每到麦收季节,麦子脱粒扬场是最苦最累的活儿,连男劳力都退避三舍。我的母亲却二话不说,心甘情愿地站到了鼓风机的前面,抡起与她身高相等的大扫帚,麦粒麦芒从鼓风机口喷出,母亲在尘雾中挥汗如雨地劳作。一场下来,母亲衣衫湿透,浑身上下沾满了刺人的麦芒,如同雪人一般。我和弟弟妹妹忍不住问她:别人都不愿意干的活儿,您为什么要抢着干呢?母亲没有作更多的解释,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个活儿总得有人干不是?

插秧时节,生产队扯秧苗论数量计工分。别人为了多挣工分,总是大把大把连泥带秧苗一起拔。我母亲却坚持一小撮一小撮地扯,并仔仔细细地扎好。等到插秧时,人人都喜欢用我母亲扯的秧苗,母亲的秧苗特别好分,一小撮正好一棵,插起来又快又顺手。母亲为人处事,总是为他人着想,为下一步着想,给我们兄妹仨树立了光辉榜样。

我老家有一传统风俗,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剁肉糕。制作肉糕的食材主料是新鲜猪肉,配料是鱼和淀粉。记得小时候有一年,我家经济困难,买的猪肉很少,不够制作肉糕的定量。母亲随机应变,把为数不多的猪肉全部剁成肉馅儿,再掺和进一些切碎的韭菜萝卜,大年三十晚上包了好多饺子。母亲连夜把包好的饺子入锅油炸,以便贮存待客。刚出锅的饺子色泽金黄香气四溢,馋得我们兄妹直流口水。母亲自己舍不得品尝,却给我们兄妹一人装了一小碗,看着儿女们狼吞虎咽,吃得满嘴流油,母亲脸上露出了幸福满意的笑容,比她自己吃了还高兴。那一年的春节,我家是全村唯一没有剁肉糕的,但我家却有全村都没有的油炸饺子。拜年的亲戚们来了,母亲就给他们煮上一碗,再撒上一点翠绿的菠菜青蒜,所有的亲戚吃了母亲的油炸饺子后都赞不绝口,直夸母亲手巧。

母亲一生宽厚仁慈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了。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们村时兴安装固定电话。为了方便与父母家人沟通交流,我也帮家里安装了一部座机,隔三差五就打电话与母亲聊上一阵子。母亲不管多辛苦多劳累,总是故作轻松地对我说,她的身体很好,叫我不要心挂两头,安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实际上,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身体也日渐衰老。但她老人家始终坚持操持家务,重活儿干不动了,做饭洗衣,喂猪养鸡从未间断。直到最近这两年,腰身更弯了,走路更慢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她的个人生活仍然坚持自理,从不给儿女添麻烦。

我读高中的第一学期,学校爆发了疥疮时疫,我不幸成了重症患者,行动困难,只得暂时休学。当时手指肿胀得连书都翻不了,为了打发卧床养病的孤寂时光,再加上我酷爱读书的习性难忍,只好让还不到五岁的小妹站在床边帮我翻书阅读,我读完一页,妹妹便用小手为我翻过一页。母亲为此心急如焚,但受家庭条件所限,她只能四处打听偏方,采挖草药,回家用盐水熬煮,为我擦洗全身。我已成年了,十分难为情,但自己确实无能为力。母亲轻言细语地对我说:儿啊,你是我生下来的,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看到我身上的疥疮流脓淌血,母亲心疼得泪珠滚滚。

我为母亲洗头剪指甲这件事,大概是在母亲六十岁以后做起的。刚开始时说什么她都不同意,好说歹说才答应我帮她洗头剪手指甲,那时见母亲的头发长了,我也顺便学着帮她剪头发。母亲七十岁以后,我每年探亲回家都要为她洗脚,她不答应,我就搬出当年她曾经为我擦洗全身作为劝说她的理由,母亲从此也只好随我了。母亲去世前,我们兄妹三人还有侄儿合力帮她洗过几次澡,从她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她是多么不情愿啊,但她知道此时自己已经无法拒绝了!

还有一件事充分体现了母亲的宽厚仁慈,让我记忆犹新。大集体年代,村子里经常有人家菜园种的瓜菜被人偷摘。主人往往采取骂街的方式发泄心中的怨恨。此事一般由上了点年纪的家庭主妇实施,时间大多选择在人们都在家吃晚饭前后。只见妇人搬一个木凳抄一把菜刀,爬到村子对面的山坡最高处,席地而坐,咒骂一声便在木凳上剁一刀,咒骂的语言也是临场即兴发挥,既十分恶毒又合辙押韵,连哭带骂一直折腾到掌灯时分才散场,扰得整个村子不得安宁。我家菜园的瓜菜也被人偷摘,那可是母亲千辛万苦种出来的啊,我们兄妹几个为此十分气恼。我的母亲却一次也没有上山叫骂过。反过头来,她还劝诫我们:不就是一只南瓜几棵青菜吗,还值得去这么眼,丑死了!

母亲一生从不与人结怨,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路过我家,她总是笑脸相迎,热情地请人来家里喝口热茶,坐下歇歇脚。人们常说善有善报,从母亲身上我深以为然。她老人家从腊月二十八不慎摔倒病起,到正月十五在熟睡中安然辞世,前后只有短短的十八天。她自己没有经受太多太久的病痛折磨,也为儿女们减轻了负累,这是母亲一生宽厚仁慈积德行善的报应。八十四岁的母亲入土那天,大雨倾盆,老天爷也为她哭泣。村子里的街坊四邻甚至附近村子的不少人,都冒雨赶来为她送葬。

母亲的恩德道不完、书不尽。我不禁深思:博大的恩典和崇高的美德,其实与文化知识的多寡并无必然的联系,我的母亲就是生动的例证。纵观人类的哺育成长史,总是上对下有余,下对上不足。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永远难以报答。

母亲,您博大的恩典和崇高的美德,我将永远铭刻在心,并将作为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

 

 

作者简介:戴宏锦,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湖北麻城人,笔名戴维。现供职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近年来,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及新闻稿件在首都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发表。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杜金凤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