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散文

回望鲁院

来源:作者 作者: 旷胡兰

从鲁迅文学院学习归来,一晃已是三年。两个半月的求学经历,让我先前略感迷茫而恍惚的心找到了归属。昔日的点点滴滴,似乎经一千多个日夜的沉淀,更觉清晰和深刻起来。心里也愈发觉出,在我的生命中,鲁院这一程的珍贵与厚重。我一次次感到,于我,鲁院是永远的航标,是不竭的力量,是终生的家园。

 

专注的课堂

鲁迅文学院素有“作家的摇篮,文学的殿堂”之美誉。众多文学大家在这里学习过、思索过,在这里淬火后,创作出了不少鸿篇巨制和不朽的经典。鲁院,是一方纯净的热土,是一个美好而神圣的精神家园。来到中国文学的最高殿堂,我由衷感受到这里每个人对文学的虔诚和执着,感受到自己的幸运和福分。

鲁院的课程设置,大致分四大类:大文化课,时政课,文学写作课,社会实践课。每一位授课的老师,都是学院从各大学、知名文学杂志社、研究机构精心挑选而来。每一堂课都是那么生动精彩,那么引人入胜。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是中央党校的周熙明主任,他主讲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文化强国》,让我们深入了解了文化及文化强国的深刻涵义,知道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中国作协书记处白庚胜书记主讲的《关于当前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让我感受到我国的文化安全危机、国民的文化自觉与担当……静听,思索,记录,互动。专注的眼神,如痴如醉的情态,笔尖轻触纸张的沙沙声响……随着授课老师的牵引,同学们进入了一座座神奇的宫殿,深深沉迷其中。

文学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在大家心目中,沉稳博学的常务副院长李一鸣,是一位极具亲和力的领导与老师。他讲授的《文学中的哲学意蕴》,让我们视野开阔,思维提升。他提出,文学的根本性是人文。人要成为人,一要掌握人文知识,二要把握人文方法,三要秉持人文精神。他说的“文学作品的最佳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让我清楚意识到自己作品的硬伤。曾经暗自得意于自己写作水平的我们,一进到鲁院这个大熔炉,即刻感觉出自己的渺小和浅薄,甚至怀疑起自己是否还有继续写作的必要。李院长的一双慧眼早已看穿了大家的心思。他鼓励我们:“不管怎样,保持平常心,继续写下去,‘写’,才是硬道理。”讲课时,他的语速是缓慢的,语调是低沉的,语言是鲜活和灵动的。他那富有磁性的浑厚男中音,在一楼偌大的教室流淌,我感觉那分明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首歌。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导苏牧老师的讲课,让我感受到他的敬业和专注。他长发飘逸,面庞清癯,胸前搭一条花格子长围巾,十足的才子范、文艺范。有女生私下里说,苏老师年轻时一定是个很有吸引力的美男子。他讲授的是《美国往事与好莱坞电影》。他全身心投入讲课中,每每向大家提出问题后就走下讲台,站在学员课桌跟前,张着嘴,凝神看着面前的学员,一副急切等待回答的神情。苏教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讲课之中,同学们也随着他绘声绘色的分析和讲述,沉浸在充满魔力的电影艺术之中。

“一辈子,一堂课。”于老师而言,虽说有点夸张,但不能不相信,他们的讲课,必是汇集了自己所有的智慧、才华、思想以及经历、实践和情感。而对于我们每一个学员,又何尝不是“此课只应鲁院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忙碌的课间 

先前,同学们只在电视或书本里见过授课老师的名字或相貌,甚至,在同学们眼中,有的只是传说中的人物。而进入鲁院的课堂,能零距离聆听他们的讲授、交流、谈笑。这难得的机会,同学们自然不会放过。每次短短的课间十分钟,这些文学的信徒总是满怀崇敬和激动,争相与老师进一步探讨课堂上尚未弄懂的问题,与老师合影,请老师签名。长长的队伍,激动的神情,嚓嚓的拍照声,沙沙的写字声,会心的笑声,温馨而温暖。更有同学早早购买了老师的著作,课间请求老师赐教,那副虔诚令人感动。

“有电影的生命,一日长于百年。”苏牧老师在我的散文集扉页写下这行话,鼓励我多看电影,丰富人生。他写完这行字,扭头朝我一笑的瞬间,被同学拍下。那亲切随和的神情,仿佛我们已是相熟多年的师生。年近七旬的祝春林主席给我们上课那天,课间在会议室休息,同学们捧着自己的签名本或笔记本把他团团围住。祝主席耐心地一一为同学们签名,写上鼓励的话语,和大家合影。他说:“只要你们认为对你们的文学创作有用处,让我干什么都行。”他的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如上了年纪的老父亲,总希望能帮儿女多尽一些力。同学们知道,他的心里,满含着对大家的期许和希冀,满含着对振兴公安文学的急切与期待。结业典礼上,祝主席眼里滚滚而出的泪水,再一次洗礼了同学们的灵魂。

整理补充听课笔记,是同学们课间的一项重要工作。老师讲课的精彩语句和经典论断,是一定要记录清楚的。“作家的路,既然走了,就坚持下去。”“任何人的一生,都有痛苦、苦恼伴随,文学让人平和、平静、安宁。”“散文创作,要考虑人之道,更要考虑天地之道。”……我把喜欢的句子工整记录在笔记本里,并在它们下方,画上波浪线。

 

“不打麻药”的研讨 

学习期间,鲁院为我们组织了两次作品研讨。每一次研讨,学院均请来国内颇有名气的评论家、诗人、小说家或杂志编辑。

“我们的研讨是真枪实弹的解剖,是不打麻药的手术,不容许互相吹捧,这样的研讨才有价值,才会促进大家文学创作水准的提高。如果把研讨弄成不动手术的麻醉,那就完全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每一次研讨前,班主任严迎春老师总是这样反复强调。她要求发言的同学一定要深入阅读研讨作品,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充分准备发言稿。同时提醒被研讨作品的同学做好心理准备,以谦虚求学的态度,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或建议。言之殷殷,情之切切。

第一次是诗歌研讨,内容是研讨班上田湘、杨元礼、郭海滨、周孟杰四位诗人的作品。鲁院请来了著名诗人和评论家蓝野、敬文东、霍俊明、宗永平四位老师。“你的诗歌里永远有一束光,但在不少诗歌里把某种东西写死了。”“有的同学诗歌表意过于直接,当下诗歌不需要抒情,否则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表达内省才是好的。”……几位老师在充分肯定同学作品的优点之后,十分严肃地指出了其中的不足。被研讨作品的同学,满脸凝重,继而渐渐泛起潮红,恭敬地听着,手里的笔不住地记录。第二次的小说研讨,对班上五位学员的作品进行了深度评析,对小说故事的构建和人物的刻画作了深入探讨。场面气氛同样紧张而活跃,指出问题同样言语尖锐,不留情面。几位同学自然也是频频颔首,虚心接受。主持研讨的是学院教研部郭艳主任,她在总结时说,班上同学在小说创作中,普遍存在“用叙述代替叙事”的不足,在这方面要进一步打磨。“不打麻药的手术”,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严老师很是欣慰。她说:“这个班是我带过的最好的班,团结、友善,虚心、上进。”

经典的联欢 

因为文学,四十八名学员从祖国的东西南北汇聚北京,相识鲁院。七十天的共同学习和生活,友情在每个人心中滋长。只是,再深的情谊也留不住转瞬即逝的光阴,再多的美好也阻止不了离别的脚步。结业前夕,班里举办了一场联欢。同学们齐心协力,精心准备节目,买来了气球和果品。联欢会之前的那个晚上,十几名同学在一楼的空地上,或用嘴吹,或用打气筒,将五彩气球做出各种别致美丽的造型,扎成串,放置于教室前方的舞台上。表演和主持的同学加紧排练,演习。我和石天祥、朱建平、周旋三位同学要表演的是《三句半——相聚鲁院》。那个秋末冬初的下午,我们从食堂借来不锈钢碗碟,在院子里那片泛黄的银杏、梅子和白玉兰树林中反复练习,叮叮当当的声响和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在林间回荡。

  联欢会的现场惊喜连连。来自东北的贾新成同学一出场,就让人忍俊不禁。冷峻的神情,脖子上随意搭一条浅色毛巾,怪怪的模样。“朗诵诗歌就得有诗人的风采。我没有围巾,就用了枕巾。”话一出口,即引来笑声一片,这枕巾真有画龙点睛之妙。他用全班四十八位同学的名字作了一首诙谐的《鲁二三之诗》:田湘 当上了班长/我的梦便不再 香甜/看着窗台上摆着的两盆 胡兰 美兰/我仍然失眠/为什么我当不上班干/为啥他们的排名那样儿地靠前/不知还能否 增补一名尿壶委员(“尿壶”一词,源于李一鸣院长曾说,“每个人都有一段尿壶人生”)……幽默的语言,亦庄亦谐的语调,同学姓名的巧妙穿插与搭配,博得满堂喝彩。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而他依然神情严肃,镇定自若,偶尔轻轻扬起嘴角,回应同学的热烈鼓掌。

  山东“消防小生”初曰春,模仿老太太的言行举止,惟妙惟肖,让大家笑出了眼泪笑弯了腰。我们的三句半表演,不锈钢碗碟的叮当之声,配以夸张的形体动作,逗得大家捧腹不止。湖北的张运雁用洪亮的嗓音唱起了彼时正流行的《鸿雁》,李阳、刘晓霞、韩秀媛、王红心的诗歌朗诵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教室里笑声、掌声、歌声、诵读声此起彼伏,声声醉人。我看见严老师数次向表演的同学竖起大拇指。

相逢不易,相别亦难。京城那个初寒的冬日,当阳光穿过寒风,穿过树林,暖暖地照着地面的时候,我们带着或多或少的收获,以及生命中新一轮或轻或重的迷茫,在声声珍重与再见的告别中,踏上各自的归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鲁院一楼大厅的电子屏幕上,这两行诗句进入了我的眼帘。

 

作者简介:旷胡兰   就职于江西省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教科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苏莉莉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