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永业杯”现实题材纪实文学大赛揭晓

来源:文学报 作者: 张滢莹

  昨天,知名剧作家宗福先又一次捧回了与《于无声处》有关的奖项。在《上海纪实》电子刊与上海安佳动拆迁公司联合举办的首届“永业杯”现实题材纪实文学大赛颁奖现场,宗福先以《民心民意给了我良知和勇气——回望四十年前话剧<于无声处>的创作、演出》获一等奖。他笑称,这块沉甸甸的奖牌对自己的创作而言无疑是一枚“定海神针”。


  宗福先(中)在颁奖现场

  此次大赛评奖范围为《上海纪实》电子刊创刊5年来刊发的现实题材纪实文学作品、及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1月30日期间收到的征文来稿。征文期间收到自发来稿1000多篇计500多万字。19名评委投票评出30名获奖者。

  上海纪实文学创作的“助推器”

  “从获奖情况来看,近年来上海的纪实文学产生了一批有份量、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的优秀作品。希望以这个奖项为一个非常好的助推器,继续推进上海的纪实文学创作。”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表示。这也是近一个月以内,上海市作协召开的第二次与纪实文学相关的会议,“这代表着上海的文学界、上海的作家、写作者非常重视现实题材的写作,不断探索如何弘扬上海纪实文学创作优秀传统。”

  从知名电影导演滕俊杰,到社区民警陈国梁,从全国劳模张国樑,到“大地妈妈”易解放,从上海的各个业余合唱团,到中国研制的首架大型客机C919的首飞过程……在看稿过程中,评委会主任、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深深感受到参与稿件的题材丰富性,“每篇作品都有个性,每个作家都用自己表述的风格来表现”。其中,宗福先对于《于无声处》的回望,获得了评委的一致高度赞许,“《于无声处》的诞生是1978年的‘一声惊雷’,作为亲历者、当事人,他非常仔细地回忆了这段历史,这是对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获一等奖当之无愧。”通过对话剧创作、演出充满情感的回望,宗福先以纪实的笔墨带领读者重新走进了激情澎湃的岁月,并得出 “创作经验”:写作,尤其是他写的这类题材,一定要遵从民心民意,这会给作家良知,给作家勇气,照亮作家前行的路。

  “纪实文学作为连接历史和当下的文学的叙事,无论从个体、从现实感出发,以及从对往事的打捞上,都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谈及纪实文学写作时,复旦大学教授、作家龚静认为,纪实文学不仅意味着现实题材的切入,更有个体生命的融入,这才使得文本形成了有生命、有温度、有人文关怀的一个时空。


  获奖者之一、作家王萌萌本身就是一位志愿者,参与了大量公益事业的推进活动。图:王萌萌与支教时她带班的孩子们

  正如此次获奖的青年作家王萌萌的感受,任何文学创作,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体验。“没有深入生活的体验、没有真切感受、没有激发自己的热情和激情,是没法创作的。”曾经有一阶段,她困惑于进行创作时,总觉得再怎么贴近,文字已经和和真正的现实产生了一定距离。如今这种困惑则逐渐释然:“实际上,因为个人视角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和个人局限,记录总是有所偏差缺失的。每个写作者都以个体化的方式进行着记录,都是有价值的。”

  抗疫期间,她回到上海后采访了了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志愿者,把他们的抗疫故事写出来,并获得了一种“在场”的感觉:“这个时代的发展变幻莫测,每个人可能看不清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通过自己的笔写下‘不周全’的文字。但正是因为替一些有担当的人去发声立传,我作为一个青年写作者有了一种担当感。”

  呈现一批有水平、有上海特色的作品

  此次评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上海纪实》电子刊创刊五年来的一次成果检阅。创刊于2015年5月的《上海纪实》,依托上海作协主管主办的华语文学网在线出版,为国内首个专注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传记文学的多媒体电子期刊。回顾创刊伊始的情形,原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汪澜仍记忆犹新:“当时为了创办刊物,也开了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在各个门类的作品中,报告文学是当时在创作上的一个短板,我们所拥有的报告文学作家多为50后、60后,而70后和80后非常稀少,人才出现断层,所以大家强烈呼吁想要重振这一创作门类。”五年来,编辑部全力推进平台建设,电子刊和微刊按照每个季度一期的节奏,不间断地在线出版了20期,累计刊出390余篇400多万字的原创纪实作品。不少作品发表后又被报纸、文学期刊等转载,影响力不断增强。

 
 上海纪实电子刊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很高兴地看到一批新人在成长。包括年轻的专业作家如孙未等也进入这个领域来创作,队伍重新集结,新人的培养逐渐接续上。办刊时候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场’,这个理念一直坚持了下来。”王伟表示。在疫情期间,《上海纪实》连续约请作家采写纪实文学作品,至今已推出37篇抗疫主题作品,从各个层面切入,构成了上海作家关于疫情多角度、多维度的记录。“纪实文学的写作,离开现实这潭水是活不了的。这次大赛显示,上海有一批好的纪实文学写作者,有热心于这题材写作的社会写作者,也呈现出一批有水平、有上海特色的作品。”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上海的写作者对于周围世界的个人观感所采取的形式首要就是纪实文学。”读稿过程中,评委之一、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杨扬也感触颇丰:“在座的大家把自己所感触、所见到的都用文字的形式、纪实的方式留存了下来,这样的文本的影响力是长久的。上海这样一座城市,需要以一种纪实的文学把其中快速、迅捷的变化反映出来。历史演变中,上海是如何一步步过来的,这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上海纪实》以及本届获奖作品中所反映的层面就已经非常丰富。这样一个传统会继续下去,这样的作品是写不完的,在广大读者中自有其市场。”

  附录:获奖名单

  一等奖

  民心民意给了我良知和勇气——回望四十年前话剧《于无声处》的创作、演出

  作者:宗福先

  二等奖

  谁持彩练当空舞

  作者:俞亮鑫

 
 张国樑:“阳光动迁”首倡者

  作者:孙建伟


  周瑞金:宁做痛苦的清醒者

  作者:张志萍

 
 “小联合国”秘书长

  作者:李 动

 
 寄声浮云往不还——且熟且陌五角场

  作者:龚 静

 
 一座城市的合唱——上海业余合唱现状描述

  作者:孙小琪

  
生命的承诺和坚守—— “大地妈妈”易解放的植树造林之路

  作者:王萌萌


  崩盘

  作者:天 谛

 
 牛、黄皮和鼻公

  作者:汤朔梅

  三等奖

  与“凤凰”共舞——“十二生肖”的巴黎首秀

  作者:吴越


  国家公诉人—上海检察机关深入生活札记

  作者:孙 未

 
 王开老照片面世记

  作者:张晓然

 
 壮哉“第一飞”——C919首飞机组纪实

  作者:桂国强

 
 我与提篮桥监狱

  作者:钱勤发

 
 愿生者死者两相安——亲历上海临终关怀事业

  作者:刘红炜

 
 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上海轨交13号线淮海中路站周边居民搬离避险

  作者:何秋生


  巧克力的滋味

  作者:沈轶伦
 

  走进黑色思维区

  作者:刘湘如
 

  “反扒大王”的秘笈

  作者:林 楣

  优秀奖

  环球航行寻常梦——记首艘中国出发的86天环球邮轮

  作者:徐新霞
 

  生命之种

  作者:童孟侯
 

  表达、彰显、传承——聊聊上海京剧票友票房票戏

  作者:江妙春
 

  街上商店微型调查

  作者:刘立中
 

  阿拉喝上了长江水

  作者:袁念琪
 

  长兴——长兴

  作者:沈飞龙
 

  用爱与专业伴你夕阳从容——记复馨社工师事务所

  作者:朱 凌
 

  此情绵绵——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归国记

  作者:胡 敏
 

  杨德广:绿色校长的绿色人生

  作者:翁敏华
 

  老刑警队长

  作者:戴 民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