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民警
贵州省威宁与云南省会泽县交界的牛栏江畔,这里山高路险,生活在牛栏江沿江两岸的彝族、苗族同胞,生产生活出行都依靠江面上的20多条溜索。民警们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办理户口身份证、采集人口信息同样是通过溜索,穿越牛栏江。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溜索民警。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贵州威宁县海拉镇。镇子被一层浓浓的水雾包裹着,气温不到20度。
派出所所长谢祥宪,教导员崔同毅,副所长张鹏和辅警刘仕国,早已准备好了下乡的人口信息采集仪、笔记本电脑等移动办公装备,我们汇合后,匆匆向着牛栏江进发。
海拉镇在海拔2800多米的山梁上,沿着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山路一直下行,我们来到海拔1300多米的牛栏江边。江边的山路是云南省正在建设的大岩洞水电站临时基建的道路,路基高低不平,乱石丛生。车辆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艰难低向前挪动。
“大岩洞水电站开工建设以来,我们经常到工地检查消防安全和治安管理排查,四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工程建设非常顺利。” 谢祥宪一脸自豪地介绍着。
“这里是小岩洞,那边是手跋岩……”谢祥宪在车里不停地给我们介绍着牛栏江边美丽、险峻的景色。
谢祥宪入警10年,在海拉就一直没有挪过窝儿。刚入警那几年,走村串户基本都是靠着双脚翻山越岭。有些偏远的地方,出一次警需要走三、四天的路。如今,有些地方还是依靠溜索才能出行。
有些村寨虽然修通了村级公路,但路况很差。谢祥宪在海拉10年,从警员成长为所长,走遍了海拉每个角落,跑坏了两辆越野车。
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我们顺着牛栏江边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穿过大岩洞水电站大坝一道钢架桥梁,终于到达云南省会泽县的火红乡耳子山村。耳子山村的对岸就是我们将要到达的威宁县海拉镇管辖的黑多村岩脚村民组。
岩脚村民组,村寨背靠陡峭、险峻的手抜岩,前面是汹涌的牛栏江。这里与云南省会泽县火红乡耳子山村一江之隔。岩脚村民组共有100多户人家,700多人口,分别由王、姜、崔三姓人家组成。现在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地打工,仅有200多位老人和儿童留守。这里距离海拉镇50多公里,出行基本靠走,生产生活物资都是到8公里外的云南省会泽县大寨场集市上采买。
溜索,是他们跨越牛栏江的唯一交通工具。
“这里的村民非常淳朴,一年最多有一两起土地边界纠纷。基本没有发生过刑事和治安案件……”
谢祥宪一边介绍,一边向江边的溜索出发地走。
刚刚下过一场暴雨,酱红色的江水掀起一米多高的洪峰,汹涌地扑打在江边的岩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撞击声,让人心生怯意。
第一个把自己绑在溜索上的是副所长张鹏。所长谢祥宪和前来迎接他们的村长普少稳,再三检查后,一起助力将他推向对岸。
体重160多斤的所长,也轻松地滑向对岸,犹如跨上一匹战马。我也毫不犹豫地跨上了溜索,陪伴我一起乘坐溜索的是两台单反相机。
溜索的前半程由高处向低处惯性滑行。抵达江面中央,看着汹涌的江面,仿佛自己在江面上由下向上飘动。双眼眩晕,喉咙发紧,怯意陡然上升。
此时,出发前村长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眼睛不要看江面,要向上看,要看远方!此招果真灵验:飘动、眩晕、怯意瞬间消失。发虚的内心弱弱升腾起飘飘欲仙之感。放眼望去,先前抵达溜索终点的所长、副所长在快节奏地牵拉着溜索的助力绳。不到两分钟,我也飘过了100多米的牛栏江。
岩脚组位于超过40度的山坡上。进入村子的山路是60多度的陡坡。民警们顶着烈日和40多度的高温,手脚并用,爬行20多分钟。来到半山腰的崔家,已经汗如雨下。崔家只有55岁女主人张双秀和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89岁的老人崔发青及放暑假的小儿子在家。
崔家的正房是土坯、土墙,依山而建,最里面的墙壁是就地取材的岩壁。两边厢房是砖木机构的现代建筑。虽然外面是40多度的高温。但里屋的墙壁依然湿润。感觉屋里很凉爽。
所长谢祥宪拍了拍湿润发霉的石墙说:“你们住在这里交通生活都不方便,环境也不安全,争取一点政府支持,早一点搬迁出去,我们今天是专门来给你们办理身份证的。”
“我们很少出门,最远就是溜到河对面的乡场上买点生活用品,身份证一般都用不着,所以就一直没有办……”女主人张双秀对民警们说。
2013年以来,海拉派出所的民警以溜索渡江、翻山越岭、步行前往的方式,上门为交通不便的370多名困难群众,办理了离线采集指纹、拍证件照及身份证申领。
当地人说,牛栏江的天气如一面墙,一边下着雨,一边出太阳。
我们离开崔家继续走访了困难群众。溜过牛栏江时还是晴空万里,刚踏上返程,一朵黑云力压在牛栏江上,在我的镜头里,民警们迎着裹着狂风暴雨,正继续跋涉在牛栏江的山谷……
组图:威宁县公安局海拉派出所民警溜索进村入户为群众办实事:
作者简介:张运修,贵州省公安厅宣传处民警。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张国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