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画

春风送暖好作画

来源:本网讯 作者:

——记画家陈筱青追求艺术之路

广东公安著名画家陈筱青.JPG

自幼喜欢画画的陈筱青(陈小青),得到过不少名家的栽培和指点,应该说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是幸运的。从巧遇行家、上门拜师求学到考上广州美术学院,一路跟随老师、名家,如沐春风,勤奋学习,使他的绘画基础牢固扎实、进步很快,自成一格,他擅长人物,兼善山水、花鸟等。

陈筱青出生于海丰县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老师。他于1986年考取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公安厅,先后在《广东交通安全报》、《广东公安报》从事美术编辑工作。现任职于广东省公安厅政治部,一级警督。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画家,广东省直属机关美协副秘书长。作品在全国和省级美术展览中多次入选和获奖;多幅画作被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国艺美术馆、中国美协西安创作基地亮宝楼、新加坡政府及新加坡国家领导人等收藏。

天资聪慧  一路求学

陈筱青自幼喜欢涂鸦,一岁半时就曾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一小轿车插着一串糖葫芦,其想像力和绘画天赋,令大人啧啧称奇。再大一点,陈筱青随父母下乡到农村教书。学龄前的他常常独自一个人拿着树枝在校舍前面的大操场上涂涂划划,或在黑板、在练习本上临摹图画,一直到小学四年级,陈筱青已能爬上“脚手架”在校墙上绘画大型的水粉宣传画,给当时文化生活贫乏枯燥的乡村生活增添了不少生动、鲜活的色彩,受到了村民们的赞叹。随后在讲政治的年代,陈筱青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连环漫画式的方法,为学校创作了一套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和批判精神的政治宣传画,这套连环漫画一经在公社、集市墙上张贴展出,生产了很大的效应,可谓轰动一时,人们纷纷评说小小年纪的陈筱青真是个“画公仔”的天才。还有一次,他尝试着画了几幅水粉风景画,托付给当时的百货商店出售,没想到仅几天的时间就全部卖光了,还有一幅画竟然卖到了最高价21元,这在当时是不菲的价格,也是他平生第一次赚钱,着实让全家人兴奋了好长时间。

而陈筱青学画较早步入正途,这要得益于他从小所生活的环境。因父母工作关系,陈筱青一家人住在自然风光优美的可塘镇农村,即可北小学里面的教师宿舍,他父亲当时为可北小学校长。这里虽然比较僻静,但广汕公路从旁而过,交通方便。学校周边有十一个自然村错落分布,有的村庄离学校近的只有一二里路,远的则有八九里。该校距海丰县城约十七公里,学校的北侧,有伟峨峻峭,海拔一千多米的莲花山脉余峰乌面岭,南面是横贯东西的广汕公路。公路两边是广袤的田野,错落的村庄绿色掩映,清澈的溪水宛转流淌……每当夕阳西下,炊烟袅袅,雁声阵阵,天高气爽,十分写意。

但学校里仅住着“下放”到此的陈筱青一家人,显得恬谧安祥,与世无争,使居者心境宁静,达观少欲,杂念俱消,陈筱青就是在这样诗意的环境下成长的。如此世外桃源,却吸引了父亲的一班好友、文人墨客的到来,亦常有高朋远道而至,在此吟诗作画,谈古论今,乃至省内外各地书信的交流往来,还有乡里人的淳朴热情,因而一家人虽身处山野乡村却感觉不到孤寂。

一年暑假,筱青读三年级,那天下午,一位叫林大同的汕头知青带着两名学生来到此地写生,他们在校舍附近摆下了画架、画布、色盒、画笔、画刀、颜料等之后,开始专注地写生,他们画的是油画。小筱青第一次见到这种阵势、这种画法、这些玩意儿,他好奇地在旁关注,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热心的知青问他是不是喜欢画画,他肯定地点了点头。知青便拿出画具邀他跟着画,并一边介绍油画的特点,讲解画具的使用方法、色彩的调配以及构图技巧等。到了傍晚写生结束,让知青感到意外的是,小筱青画面的构图有大气,而且线条准确、着色大胆、色彩丰富竟胜于跟其学了三年的两位学徒!之后,连续三天他们都在一起画画。这是筱青第一次接受较正规的训练,虽然短暂且不系统,但对其兴趣的培养和入门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临别,林大同留下了一些画具包括画笔,画刀颜料等送给小筱青,并嘱其父:孺子天资可教,如得名师指点,必成大器。自此,父亲遍觅县城名师,开始了漫漫拜师的求学之路。

说来巧合。适逢父亲以前做童工时,邻里开伞铺的老板其长子王新先生,解放初在广州美院附中学画,后考入广州美院雕塑系,毕业后分配到汕头市群众艺术馆工作并历任馆长。因筱青父亲自幼聪明过人,无论做工学艺,或听闻诗句,一学就会,因而深得大人、邻里们的喜爱,包括王新的父亲。所以他去信请王新指教儿子学画时,即得到回复,言语诚恳,但因路途遥远,无法面授,遂引荐当时在海丰县文化局工作的同学秦戈先生请教。后来又认识了在当时很有名气的马若愚老师,并经常求教于其长子马文西。后又经人介绍认识了名气很大的蔡本坤先生,父亲带着筱青和其习作上门拜师,得他的栽培和指点,令筱青豁然开朗,进步很快。

从此,陈筱青学画又上进了一个新的台阶。至此,他十分动情地说:父亲每逢星期天必骑自行车载他到十七公里外的县城求教,周而复始,风雨不断。而蔡先生寒暑不拒,来之必对其习作透彻评述,点拨中肯,耐心辅导且不求回报!直至蔡先生平反恢复工作,调入广东省工艺研究所任所长,陈筱青仍向他求教不缀。那时期他的画作技巧突飞猛进,素描、速写、色彩等已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就读高中时,全县举办电影宣传画比赛,他一举获得第一名,在当年对他本人来说鼓励是何等之大。而近十多年的训练,亦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他的构图严谨奔放,线条洒脱准确,质感强烈,表现力极为丰富。

名师云集  如鱼得水

1986年,陈筱青以高分的成绩如愿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当时这一届在中南五省范围内只招十七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广州美院国画系为岭南画派之黉舍,名师云集。陈筱青在该校深造如鱼得水,技法从生疏走向成熟,在校就读期间,多幅国画作业不断被校方收藏。

陈筱青在广州美院求学四年间,师从杨之光、刘济荣、林墉、陈振国、陈章绩、尚涛、方楚雄、周波、王大鹏、曾洪流、黄一瀚、马文西、李劲堃、陈杰雄、李晨、万小宁、陈向阳等名流,旁及关山月、黎雄才、梁世雄、陈金章和林丰俗等大家门下,深得关爱以及真传,并长期保持密切之师生关系。毕业之时,恩师们欣然留下字画相赠共勉。时任美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张治安先生亲自在画册封面题写:隔山翰墨缘。王绍民、黎雄才等20几位名师皆赐有珍贵墨宝。而《隔山翰墨缘》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师生情谊之见证与纪念。陈筱青近期就读天津美术学院国画高级研修班期间,得到霍春阳、李孝萱等名师指点,能够再度进入院校深造,使其技法日臻成熟,风格独成,遂成该专业之佼佼者。

赞如春风  画入佳境

广州美院著名国画家“卡通一代”创始人黄一瀚曾经说过:“陈筱青其绘画基础扎实、色彩表现力强,是广州美院国画系老师们公认的”;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钦松以及现任天津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李孝萱,看了他作品后都称颂其造型能力强;著名画家林墉在上课时曾称他的作品笔墨感觉好。他早期多以西方的解剖学和透视学的方法严格训练,进入学院后才接触中国画,开始沉迷于笔墨之中,经过多年历练,其技艺逐渐趋于娴熟,他创作的大型作品用笔多以勾勒、皴擦和设色相转合,使画面呈现凝重,浑厚肌理的效果。近期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突破了某种笔墨程式,既承传岭南风骨,又融合南北画风,风格独树,画面设色清雅,运笔雄健,超凡脱俗,具有较高之艺术禀赋与鉴赏价值。其毕业创作《来去海潮中》在学校汇报画展中好评如潮,并成为本届被选登于《羊城晚报》两幅作品中首选作品,该作品与先前多幅作品一起被广州美院收藏。

如今,工作期间的陈筱青仍笔耕不缀,他深入生活,以公安战线火热情怀为题材,创作了系列鲜活的反映公安战士威武不屈、柔情似水精神面貌的作品,多幅创作如《风雨无阻》、《国道卫士》、《潇洒女警》、《好日子》、《磨练》、《任重》、《春笛》、《特警之歌》《快乐家园》、《担当》、《国之重器 民之所安》,还有其他画作《历史在这里聚焦》、《童年》、《童趣》、《盼》、《峥嵘岁月》、《心若白云》、《祥云》、《修行者》等一百多幅作品分别发表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成报》、《文化参考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联合早报》并入选多部大型画册,央视书画频道、广东卫视和中国文明网、广东艺术网等媒体曾作过专访和有关报道。其作品在全国和省级美术展览中多次入选和获奖,其中作品《吉日》在2007年省慈善总会拍卖会上竞价4万元,并把这笔钱捐献给了慈善机构2014年在“南中国窗口”--广州火车站和广州北京路大型LED电视屏的《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播》栏目中播出多幅作品。近期,国画作品《国之重器,民之所安》获广东省美协、广东省公安厅主办的全省公安美术作品展一等奖,2018年春节期间,国画作品《假日》应法国政府邀请参加第133届法国大皇宫沙龙艺术展,2018年4月,国画作品《修行者》获“中日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公募 第二回国际书画展”金奖。他的艺术创作宣传了警队新形象,丰富了警队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警队的文化品位和素养,扩充了警队综合影响力,凸显了现代公安干警声威,为公安队伍赢来了荣誉。同时,陈筱青也成为一位功力厚实、屡获奖项、十分敬业的画家和公安战士。

(陈小健作  郑冰利编)

作品展示:

1.jpg

国之重器 民之所安                        担当

 

2.jpg      

人物写生

 

   5,磨练.jpg    

磨炼

 

10,任重.jpg

 任重

 

7、花虽富贵不娇人.jpg

花虽富贵不娇人

 

3.jpg

          童趣                      假日                     修行者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特约编辑:夏晓露   

责任编辑:张国庆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