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精品书城

【文化之星】探寻警察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任建国和《铁军》

来源:中国警察网 作者:任建国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着生活!”罗曼·罗兰的这句名言,是对长篇小说《铁军》最好的注解。

《铁军》是银川铁路公安处民警任建国创作,群众出版社出版,反映警营生活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一起特大涉外列车麻醉抢劫案的侦破为主线,以父子两代警察的性格传承、冲突、误解,直至相互理解为副线,将警察队伍的工作、生活、情感穿插其间,并再现了铁道兵这一已经消逝的英雄部队,投身共和国铁道建设的波澜壮阔和浴血奋战的历程。

铁军书封面.jpg

  这部小说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好看,既有波诡云谲、悬念丛生的斗智斗勇,也有细腻温存、含蓄婉转的情感交流;既有历史尘埃里无法掩藏的热血激荡,也有现实社会中多种价值观冲击下的迷茫思索。看似简单的一起麻醉抢劫案,却先后牵出隐藏内鬼、杀人灭口、情侣反目、生死救护等一系列惊心动魄,具有高超反侦查能力的嫌疑人与民警之间的智商对决,男主人公与女同事和嫌疑人妹妹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感纠葛,出乎意料的姐姐身世之谜,不苟言笑的父亲懵懂而壮烈的青春记忆,情节环环紧扣、扑朔迷离,让读者深入其中,欲罢不能。

  除了精巧的情节设置,诗一般的语言也为小说增色不少。“天地似无一物,宇宙洪荒,万元归集”的大山之夜,“满树金黄流动”的群山沸腾,悼念牺牲战友时“被悲凉冻住的暗青色流云”,30年未见老战友意外重逢时“两条河流在草原上的汇合”,把情与景有机融为一体。尤其是每一章开篇的小诗,充满哲思,又与章节内容相互呼应,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作品力图向读者传递和表达警察队伍的牺牲奉献,信仰与精神的传承与迷失这样的宏大命题,却把笔触聚焦于警察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故事,从平凡小事中娓娓道来,让人感觉亲切而温暖。在人物的塑造上,也不追求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唯其不完美,而更显真实。作为全书灵魂人物的郑氏父子,儿子郑中华机智敏锐、果敢执着,但内心孤独,逃避情感;父亲郑建生正直坚定、刚毅无私,但待人严苛,不近人情。父子俩虽然性格处事极为相似,但由于父亲对儿子过于严厉的管教,导致了儿子父爱的缺失和婚姻的失败,也让父子俩长期隔阂重重。这源于两代人的性格冲突和认知障碍,更有时代发展下的观念隔膜。直到郑中华陪父亲再上关山,重回到铁道兵舍生忘死的激情岁月中,深刻理解了父亲始终背负着的战友遗志,两代人之间才实现了真正的精神相通,将误解转化成了敬佩、怜惜和温情。

  如同郑建生几十年拼搏忘我的警察生涯,都是对牺牲战友的自我承诺与救赎一样,“救赎”成为贯穿全书、影响人物抉择的一大主题。郑中华没日没夜地投入工作,是对前妻的负疚,对自己愧对家庭的救赎;女主人公邹奇放弃白血病治疗,选择只身前往大山支教,是想通过自己的付出救赎哥哥的罪孽……人们在救赎中净化自身的灵魂,放下包袱,找寻未来和希望,人性的善良与可贵,也在救赎中渐放光芒。

  在书的开篇,作者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不是任何疑问都有正确的答案,就像不是任何人都能确切掌握自己的命运。”却又不断借书中人物追问,以人物的行动作答。郑建生对年轻一代精神与信仰缺失的疑问,郑中华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工作和选择给出了答案;书中勾勒出的警察群体在日常言谈中,对警察职业的平凡艰苦发出的一些困惑,在因保护报案人身受重伤导致终身残疾的兰钢口中,给出了答案:“穿上警服,你就不得不让自己变得勇敢起来……我们当警察的,有些时候真是没得选择。”这种没得选择,恰恰是在深刻地认识了生活,感受了生活的各种不顺之后,依然不改初心,最伟大而无私的选择。

  在救赎与追问里,书中人物完成了自我升华,让自己对警察职业的爱,对事业责任和本能的付出,逐渐明晰和高大起来。也让读者紧紧跟随主人公们的喜怒哀乐,探查了警察群体真实的生活与内心,了解他们的辛酸与坚忍,也感知着跳动在这支铁军中、浸润在每位警察血脉里的忠诚警魂。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